第二十六章 将诸王分封出去(1 / 2)

从皇宫出来,刘伯温依旧是一脸恍惚,他的脑海里时而还浮现出朱元璋当时的表情,心里很是郁闷。

这杨帆到底是哪冒出来的妖魔鬼怪,自己只是离开应天府没多久,怎么感觉过了一个世纪一般,此时的刘伯温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朝廷最近发生的事。

再次回到亲军都慰府的天牢内,杨帆如同回家一般,很不惬意,不过天牢再好,也没现代社会舒服,此时的杨帆再次思考起如何作死的事来。

如今刘伯温和李善长都回朝了,自己之前的话虽然也得罪了李善长,以他的小心眼,应该会想办法整死自己,但是李善长这个人和胡惟庸不一样,他特别善于明哲保身,如果朱元璋硬是要保着自己,他不一定会动手,所以还是要想个更健全的法子才行。

至于朱元璋会不会保自己,说实话,过了这么久,杨帆发现,只要自己对朱元璋还有用,那要让他下杀手,几乎不可能,当然,他要是能昧着良心,去当贪官污吏,相信朱元璋分分钟就能送他上西天。

但这不符合杨帆自己的心,而且天道也不是傻子,这种事,它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根本不可能达到骗保的目的,这自然不在杨帆的思考范围内了。

要不参合进刘伯温和李善长的争斗里面,杨帆摸着下巴思索着。

刘伯温和李善长的争斗,实际上是浙东文官集团和淮西勋贵集团的斗争,历史上,在洪武朝前期,的确是勋贵集团压着文官集团打。

可是后面朱标去世,方脑壳朱允炆被立为皇孙,为了朱允炆的皇位,朱元璋掀起了蓝玉案,淮西勋贵集团直接被杀得只剩下两三只小猫了,文官集团彻底做大,然后就是建文三傻上位,靖难爆发,可惜朱元璋为了朱允炆的皇位,杀了那么多人,最后皇位还是丢了。

如果自己现在参合进去两派之间的斗争,朱元璋会不会动手砍了自己呢,杨帆有些莫名。

就在杨帆思虑的时候,从天牢外传来了脚步声,他抬头一看,不是朱标又是谁呢!

只见朱标手提着食盒,慢步走到了牢房门口,淡笑着说道:“孤听说先生带着诚意伯彻夜兼程从青田赶回来,想来还没用餐,故而让厨子做了些餐食,也不知合不合先生的胃口?”

说实话,朱标这简直把礼贤下士做到了极致,历史上也唯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能与之媲美了,要是其余人遇此,恐怕早就下跪拜服,叩首涕零了,可惜他遇到的是杨帆,一个一心想着骗保回去的现代人,这番情谊是白付了。

不过人心都是肉长的,要说杨帆不感动是不可能的,但他能怎么办,他只想回去呀!

最终杨帆叹了叹气道:“太子殿下,杨某一介将死之人,殿下何苦如此费心?”

“虽然先生给父皇的几封奏疏都是批判,但却都指出了我大明朝的不足,从中也可以看出先生是有大才之人,我大明朝初创,正是先生一展才华之时,先生又何必寻死呢?”朱标说这话的时候,内心其实也有些疑惑。

朱元璋能看出来的事,朱标难道看不出来吗?杨帆上那些奏章就是为了寻死,虽然其中也指出了大明朝的不足,但他但凡在奏章里的言辞不那么激烈,也不会至今还关在这天牢内。

“殿下,陛下性格执拗,我若言辞不激烈点,恐怕陛下也只会当臣跟其余言官一样,看了就瞬间望到一旁去了。”杨帆狡辩道,他总不可能说,你说得不错,老子就是想要一心寻死,洪武朝的官员,狗都不愿意当。

“这……”朱标没话说了,对于老爹朱元璋的执拗,他也是一清二楚,杨帆说的话,也正中靶心,要不是杨帆的话太激烈了,朱元璋恐怕现在都不知道有这个人的存在呢!

酒过三巡,杨帆望着朱标那诚恳的样子,最终还是有些于心不忍,想着提点一番道:“殿下可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微臣跟你说的那些话吗?”

这话一出,朱标顿时清醒,那次回去,朱标把自己想了一夜的办法告诉了朱元璋,然而朱元璋却指出了其中的诸多不足,自己还是太年轻了,这办法实行起来实际上太困难了。

而后朱标就一直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甚至想来询问杨帆,可是后面发生的事太多了,一时之间,他都把这件事忘在脑后了,此时听杨帆这么一说,他才想起来,连忙说道:“先生可欲指点一二。”

“太子殿下,你可知道大元朝和蒙古帝国的关系?”杨帆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