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慷慨解囊81(1 / 2)

诸事议定,文御开始正常上朝。

望京首次朝会的首件大事便是宣布招贤令生效,各方人才汇集望京,感激不尽云云。

这一番铺垫,垫得李制脸色甚是难看。

果不其然,文御超迁杜鉴为詹事府少詹事,而未有功名在身的盛氏家主盛元济则一跃成为中书坊左庶子。

文御正准备晋盛瑾瑜兄弟官,盛元济却拒绝了,恳请允许盛氏兄弟等候三年之后的冬铨。

君臣二人拉手把臂,貌似敦厚淳良地相互迁就退让,明明刚认识不久,却像是有着深情厚谊的患难之交。

在杜盛二人的举荐下,文御重用了一批名气不显的南士官僚,试用些许时日,即对南士大为改观,于杜盛越发倚重——出宫巡视必请二人作陪,召见前来必出门下阶敬迓,呼之不称官名讳而称为“某公”,储命不称储命而为“太子手书”,正文必以“御惶恐言”开头、“御敬上”结尾。

裴靖觉得这人演得有点过了,倒也不必如此卑躬屈膝,免得杜盛野心勃发,自以为最贤。

但文御要的正是这种效果,他需要杜盛地位迅速提高,尽快达到堪与李制等北士分庭抗礼的地步,从而稳定朝堂。

“殿下此举未免太过冒险。”奚迟忧心忡忡,担心杜盛在权势急剧膨胀下会变成第二个元青。

文御搁笔叹说,“李氏虽无良才继世,却也是瘦死的骆驼,大邺陷落不过毁其一窟,断不能予以喘息之机,至于杜盛……履霜坚冰,定有转圜余地。”

这话裴靖听着感觉怪怪的,好像一切事情的发生发展皆是人为,目的便是削弱外戚势力,不过她很快便否认了自己的猜想,感觉文氏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这种事。

这算什么,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吗?未免也太冒险了!

她暗中感慨,不敢相信,却又想不出合理的解释,更不敢直截了当地问文御,遂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

朝堂已立,北伐也该提上日程。

未几,王璇与徐紫东身俱缟素上朝,带领一群文臣长跪堂中,泪洒陛前,恸诉不止。

“戎贼蹂践城池,躏跞生民,挟质陛下,惊动陵寝,戕毁宗庙,乃殿下与天下之大仇也!”

“河水为吾母氏,今堕外贼之手,痛失其险矣!贼子唯利是图,得步进步,必窥吾江淮,退避三舍则江南危矣!朝廷危矣!大凉危矣!”

“殿下!”李制高举一书,老泪纵横,尤为悲痛,“河西为大凉门户,朔州为兵家膏腴,弃之能复都大邺乎?南戎贼子得之如虎添翼,必南向望京。大邺不可都则迁之望京,望京不可都则迁而之何处?自江以北固为朝廷所有,今兵马骚乱,各为其主,万民流涕惶惶,咸哀不日为贼擒矣!殿下当使兵家机权,辟地复土,重整河山,告慰先灵!”

几番慷慨陈词令群臣迭声附和、涕泪横流,文御亦提起在南戎铁蹄下“不幸殉国”的大母与妻子,引发朝臣愈加激烈的愤懑之情,北伐俨然成为将所有人无分派系团结在一起的纽带。

当是时,有人提出北伐军饷制备,给热火朝天的氛围泼下一盆刺骨的冰水。

打仗打的是战术,更是粮食,北伐随时都可以开始,但没有粮饷供给,口号喊破天也只会是一句口号而已。

文御羞愤交加,泪湿衣襟,连声自责。

下一刻,有臣僚出列,陈列太子连日以来节衣缩食之举,为殚精竭虑的太子殿下大鸣不平,最后,他说出今日朝会的最终目的,“臣愿以毕生积蓄捐粮十石!”

此人衣青,官衔不高,月俸不到两贯,而十石粮食在望京要卖五贯。众人见此勇士行径,再龟缩不言不免羞赧抱歉,遂接连出列捐粮。

堂上众人所捐不过寥寥,距离预期仍远,然而文御并不着急,老神在在地用指尖叩着凭几的浮雕。

“臣愿捐粮十六万石!”

堂上瞬间鸦雀无声,万众瞩目堂中浓眉长须的中年人。

那人穿一身七品绿袍,出言与身份格格不入,“臣氏子弟多武将,臣感同身受,故愿以半数家资籴粮,只求将士煖衣饱食,保吾江山!”

文御立刻起身离席,把住正欲下拜的中年人的手臂,哽咽难言,“伊卿,孤……”

原来他便是伊喆。

梁上的裴靖换了个角度,正好可以看到藏在人群里的几位望京高士,杜鉴、盛元济、虞监德、温如晦、徐子烨、王有龄……自顶流至末流,一十八人一个不落,全在堂上站着,皆目光灼灼地盯着文御和伊喆,眼中满是探究。

伊喆稽首,“但为大凉计量,臣万死不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