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和尚66(2 / 2)

李林杨得了将令,表了忠心,自觅营地,防守北江城的侧翼!

虽然,侧翼很可能就要第一时间面对法军,但,自由了!红旗营距离中军十几公里,危险是危险了,却有了很大的自由度。有了这个自由度,红旗军就不至于在清军主力大败的情况下遭受灭顶之灾!

临出兵之前,红旗军领到了第一份军饷,半个月的,五百两银子,还有二百两的米钱和咸菜钱,这是伙食了。合计柒佰两银子。

这就是清军将领控制手下的最有效的手段:钱粮!

领一军,就要打发那么多人的粮饷。一个营头,半个月时间就要耗资七百两银子。如果发不出钱来,大头兵可不管你是谁,闹腾起来,砍掉上官的脑袋,这事儿在清军中常见!

这么点军饷根本不够士兵养家糊口的,清军也有妙招啊:有悬赏的!砍下一颗法军的脑袋就是一百两银子,抵得上普通士兵数年的军饷。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清朝的官们把这一套玩的是滚瓜烂熟。

清军的一营,有四百人就算是足额了。赵沃大方的一次就给了李林杨四百人,他可是看得清楚,红旗军本来就有百人的,合计至少五百人。

饷银是按四百人发的,李林杨有五百人,那么银子肯定是不够用。到时候,李林杨肯定得来求他,那么李林杨就跳不出他的手心。

这算盘打的精熟。

在赵沃看来,在所有清军高官看来,控制粮饷就等于控制了这支军队。比如黑旗军的刘永福,还不是倾倒在一块“木印”(军牌)和每月五千两饷银之下?

如果按照清军满编一个营,五百零四人的定额编制,一个月的军饷应当是一千一百五十两白银,加上盐菜钱,应当是一千七百两银子。而赵沃仅仅给了半月的粮饷,仅仅七百两!克扣比例差不多百分之二十!

这也是清军将领的潜规则!

只是吧,李林杨太例外了啊。升官发财,升官发财。你当了官不想发财,那岂不是“请我也不来”?这世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蠢货呢!?总之,李林杨的存在,超脱了大清朝官僚们的认知!

不过,也没有完全超出,李林杨是要当官的,必须是真正的官,而不是什么记名的官,不是什么“木印”!

进入体制,很重要!

得了将令,李林杨反倒不那么着急了,磨蹭了两三天红旗军这才拔营。

要知道,有关中法战争,李林杨只知道三个人名,刘永福、冯子材、唐景崧。

就这,李林杨已经比很多人算是知道的多了。二十一世纪的大部分人,怕是只记得冯子材和刘永福,连唐景崧都不知道。此处所指是不上网查。

唐景崧何许人也?当前是大清朝户部的候补主事。所谓户部候补主事,相当于后世财政部的一个候补司长。但是,主事不下台,他这个候补就上不去,而且,主事下台了,他这个候补也不一定能补上,要知道候补主事并非一个。

在京城唐景崧想升官很难,就一直想招儿。他瞅准了中法在越南必有一战,于是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奔赴越南战场!

他在1883年年初到了越南,和越南的官员们笔谈一番,立马认清了越南官府的真实面目,总之就是一万个不行。

然后又亲赴“贼窝”,找到刘永福,一番游说,自此开始刘永福半正式的拿着云南给的饷银,打着越军和黑旗军的旗帜,对法打了几仗,全都给他打赢了!声名大振!

唐景崧也因此声名鹊起。

现在唐景崧在越南战场,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职务,但实际上他的工作相当于各军的统战部长。权力好像不大,但来自京城,自有光环加身。再加上此人口舌便利,又懂得人情世故,一番经营之下,在各军中也有了相当话语权。

李林杨之所以知道唐景崧,原因就在于,这位乃是清末极为出名的“说客”!其说服刘永福为大清朝作战的一番说辞,堪称经典!而且,此人有一个特别光环“宝岛巡抚”!

李林杨在北宁城这么磨蹭几天,其实就是想见见刘永福和唐景崧这两位名人!顺道拉拉关系。

话说,打仗千万不要猪队友!除了刘永福和冯子材以及唐景崧,余者都是路人甲!至于猪队友,李林杨也已经确定了几个。

没能见到刘永福和唐景崧,李林杨深以为憾。不过,磨蹭三天,也不能说全无收获,搞到了各营驻防的地图,起码大致的知道了各部队的指挥官姓名,以及各军派系,对清军的情况总算不一无所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