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水师?135(1 / 2)

李林杨春节没有去拜见上官,(礼物该送的还是要送)。

中法战争签订条约之后,海安营很安静,一个月能有两三份电报就算不错了。仿佛大清朝的官员们已经忘记了边陲海疆还有这么一支部队。去年仅仅是提督苏元春来了一趟。然后一整年,没有一个超过李林杨官阶的武将文官来海安营。

过了春节,李林杨没去拜见上官,上官却来了!

广西布巡抚李秉衡来了!

李秉衡此来乃是公务,名义上是给海安营送银子,巡视河海县。李秉衡的发迹得益于张之洞的举荐,也是清廷著名的清流。所谓清流大多数是主战但不会战。

河海县事关李秉衡的功绩,而大清朝的文武官员一贯的欺下瞒上。这位虽然是嘴炮流,但也深知眼见为实的道理。因此,决定来看一看!

河海县的情况还好说,可海安营以及云屯岛、姑苏岛上的事情就说不清了。红旗军尽管尽量的保密,而且海安营这里也偏僻的很,但是,一年以百万计的物资进出,根本瞒不了!

李秉衡倒是不知道红旗军军工厂,但是李林杨最大的名气,其实还不是战功,也不是勘界的贡献,而是移民砸银子!

这个时代,移民很简单的,这个时代人民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最大项的开支主要是粮食和工具。最初的一万五千人移民一共才耗资十万块银元。

这个数字在李林杨看来不大,但对广西来说,是非常难凑的一笔银子。一场战争,打空了广西府库,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穷的叮当响。

假如占领这个岛的前提是拿出来六万多两银子(十万银元)再移民一万五千,大清的官员们说不定就放弃了。大清的官员做派,不是不可能!

初次见上官,李林杨还是礼数很周全的。

虽然没有下跪,但迎接的仪式搞得很是弘大,几十面大鼓排开,鼓声震天,场面很看的过去。

李秉衡是旗人,不是科班出身。话说大清朝文官的相貌都相当不错。年纪约四十上下,已经是一省巡抚,正是向上爬的好年纪,现在一心想做出一番事业。一下船,不顾舟车劳顿,立马就要工作——视察河海县。县令孟德纯是主要被考察对象,李林杨也不能袖手,两人陪着巡抚大人到处走走看看,哼哼哈哈的应对。李秉衡一番作派,很是有点好官清官的样子,对于起居饮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而且有关农业渔业商业也都问到了点子上,总之河海县虽穷,人口倒是真不算少了。不算云屯岛和姑苏岛,现在也有两万多口人,其中半数都是移民。

两天时间,李秉衡视察完毕。前师爷,现在的县官孟德纯悄悄报告:“李秉衡随员明里暗里想敲银子。”

“不对吧,三年的免税还没到期,河海县这里的情况,连你的养廉银子都凑不起...”

李秉衡是有所求的:以河海县的功绩在朝廷中扬名,名垂青史。而且还不出银子。

李林杨政治智慧不高,实在想不出来其中缘由。如果敲自己的银子还好说,敲孟德纯的银子,实在是有点。。。

“东翁,李秉衡官声还可以,会不会是下面的人。。”孟德纯仍然称呼李林杨为东翁。

手下不能贯彻长官的意图,李秉衡本事有限!其清名怕不也是糊弄人的。

“龙州海关已经开衙门了。海安营这边。。。”

李秉衡语调平淡的说着。

来了,来了。果真是要银子!

红旗军在海安营这里,唯一的优势,就是没海关!以大清朝的进口税率百分之五计算,仅仅红旗军军工厂和商业进出口的两百万设备物资就得十万关税。

李秉衡不知道军工厂,对红旗军进口物资的大头肯定不知道。毕竟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有数以百万的资金,太过聊斋!

但对其他物资的进出口也是有所耳闻。比如,大米,红旗军吃的全是从越南买来的大米。其实海安营大街上的店铺也能看出一二,李秉衡也不算无的放矢。还是那句话,规模太大了,实在是遮不住。

大清朝的官腐败无能,但绝不包括捞钱技巧,他们对地方上来钱的财路门清。

在过去的一两年,李林杨最大的失误就是违背了“财不外露”的法则。现在说话就必须更谨慎。

“李大人,你是说可以在海安营设立海关?那就太好了!”李林杨正话反说:“收点银子也好补贴一下军费。”

别的不说,海安营这里,只要红旗军自己的产业逃了税,设立海关能饿死老鼠。周围实在太穷,什么产业都没有。而在海安营这块地盘上,红旗军有一百个法子避税,当然还是不设置海关更好。

李秉衡肯定也是知道这些道理,道:“那我这就上奏?”

“估计批下来怎么也得一两年吧!”

大清朝一任官员只能三年。李秉衡,已经做了近一年巡抚。他哪怕推动了设立海关的建立,差不多算是给后继者做了锅饭,自己落不到什么好处。说不定弄个亏钱的海关,还要遭讥讽。

而且大清朝廷有一种奇怪观念:设立通商口岸(海关)就是卖国!

当然,此前设立的海关的确是被洋人枪炮打开的国门,是耻辱。

因此大清朝根本没有主动设立海关(通商口岸)的先例!李秉衡是想利用信息不等的优势糊弄李林杨。但是他这招对土包子官兵管用,对深知大清朝官员作派的李林杨根本不管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