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叶卡捷琳娜大帝(22)(1 / 2)

  【为什么欧洲的国家总是盯着波兰的王位呢?这源于它过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过于奇葩的政治制度。】

  【波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它北临波罗的海,东边是俄罗斯,西边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南边又接壤奥斯曼帝国,是个四战之地,也是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这样的地理位置注定想获得出海口的俄罗斯要控制它,被隔开一块飞地的普鲁士想分割它,为了抵抗其他国家扩张,防止自己被侵犯的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想控制它。】

  【不过也不要以为波兰是个小可怜,历史上的波兰并非没有强大过。波兰辉煌的时候可以说拳打德意志,脚踩俄罗斯。波兰的军队还扶持过伪德米特里占领过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让当时还没改名的俄罗斯差点就亡国了。】

  【有辉煌就会有衰落,再强大也架不住波兰内部斗争自己作死。】

  【波兰的贵族和国王之间的争斗以及贵族和贵族之间的争斗是波兰混乱的根源。为了限制君主□□,捍卫自由,斗争到最后,波兰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两个大杀器——国王由贵族选举产生和自由否决权。】

  【前者为他国贵族入主波兰提供了制度依据,而后者则成为了周边强国任意宰割波兰的工具。】

  波兰大使面露苦涩。

  波兰内部也意识到了自由否决权的问题,也有想过改革,但现在改革的决定权却不在波兰人自己手里了。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自由否决权的含义:即所有波兰议会的任意一名代表只要反对,则议会提出的法案都不能生效。】

  【这样的机制实在太有利于外国势力了,他们可以随意收买一名代表投出否决权,将波兰内部提议的不利于自己国家的政策否决掉,比如说召集军队对邻国开战,有人投否决票,这条法案就不能实施。这种毫无理由的否决权让波兰滑向深渊。】

  【为了保护自由否决权,1667年,勃兰登堡和瑞典同意在必要条件下“为保卫波兰的自由”可以对波兰开战。本质上,就是以战争阻止波兰人废除自由否决权。此后百年间,每个和波兰签订协约的国家都会重申有相同性质的条约。】(注1)

  【波兰的这两项政治制度让但凡有点想法的邻国都能有机会插手波兰内政。】

  【1764年,奥古斯特三世死后,法国和奥地利的联盟有意将奥古斯特三世的儿子推上波兰王位。而叶卡捷琳娜和腓特烈在讨价还价后也结为盟又,腓特烈对波兰国王的人选不感兴趣,便随叶卡捷琳娜的心意,选择支持她的旧情人波尼亚托夫斯基。】

  【不要以为叶卡捷琳娜推情人上位是惦记着昔日的情谊,或许选择波尼亚托夫斯基确实有念旧情的成分在,但更多的还是为政治考虑。波尼亚托夫斯基的舅舅是当时波兰极有势力的贵族恰尔托雷斯基家族的一员,本身就能笼络一批本土贵族给家族成员投选票。恰尔托雷斯基家族是波兰内部的亲俄派,家族原先看好的波兰国王人选是亚当·卡齐米日·恰尔托雷斯基,但叶卡捷琳娜需要的是一个更弱势、顺从的波兰国王,所以在她的强硬支持,陈兵边境的情况下,波尼亚托夫斯基最终当选波兰国王。】

  【但波尼亚托夫斯基的上台并未如叶卡捷琳娜所料,只甘心当一个傀儡国王。恰尔托雷斯基家族早就有改革的想法,波尼亚托夫斯基在家族支持下对波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计划。】

  【其中,最让俄罗斯和普鲁士警觉的是一份有关废除自由否决权的议案。】

  【作者有话说】

  1、《波兰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