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孤岛纪元(加更,求追读)48(1 / 2)

呜呜呜——

魔导列车拉响汽笛,缓缓驶出临风城站台,沿着鲁特河岸向东奔驰。

罗夏身穿斜纹粗花呢外套,头戴浅顶软呢帽,拄着雨伞当手杖,在列车员的引领下,走进软卧车厢。

穿丝绸马甲、戴白手套的列车员放下他的行李箱,递来一把钥匙,彬彬有礼地说:

“尊敬的罗夏先生,这是您的房间钥匙,需要什么请按铃,随时为您服务。”

“辛苦你了。”

罗夏用小费替换列车员手中的钥匙,打发他走人。

关上房门,外套、帽子和伞都挂在墙上,伸了个懒腰,坐在固定在窗边的椅子上。

绵绵细雨冲淡了雾气,透过列车玻璃窗,可以看到辽阔的农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

对面的茶几上,摆着一本铁路公司赠送的宣传画册,内容无外乎介绍沿途站点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点和土特产。

罗夏随手翻开,第一页就是列车时刻表。

1025年4月3日上午9点整,本次列车从临风城出发,途经十处村镇站台,行程200多千米,全程耗时大约五个钟头,预计今天下午两点抵达终点站“风塔长城”。

“风塔长城”是城邦的边境线。

罗夏和旅伴们在边境下车,前往当地的骑士团驻地,办理出境护照。

一切顺利的话,在军营住上两天,就能搭乘军列穿越迷雾深重的荒野,前往这趟旅途的下一站——凡达林镇。

罗夏翻开旅行画册下一页,映入眼中的是一幅地图。

临风城及其周边领土多为河岸平原,总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疆域地图酷似风筝。

首都临风城,居民人口约有15万,其中拥有贵族头衔的统治阶层及其亲属,总数不过1000人。

首都之外,城邦还有1000多个附庸村镇,总人口将近50万。

附庸村镇有义务向宗主纳贡交税,税金主要以农牧产品的形式交付,从而维持临风城物价的稳定。

宗主则为附庸提供安全保障,主要体现在援建和维护风塔等大型基础设施,抢险救灾,抵御兽潮。

这种治理模式并非临风城独有,在整个迷雾国度都很普遍。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形态则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讲,正是灰雾泛滥的自然环境促使小国寡民、安居一隅的政治生态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早已成为尘封的历史。

灰雾爆发之前的时代,被称为神话纪元。

灰雾爆发,彻底毁灭了这个古文明时代。

既然被称为“神话”,可想而知,几乎没有可靠的文字记录和考古证据留存至今。

罗夏翻遍临风城图书馆,也没找到多少关于神话纪元的研究文献。

连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一个所谓的“神话纪元”,恐怕都要打个问号。

罗夏有个猜想,自己梦境中所见的前世,或许就是神话纪元,可惜没有证据支持。

时至今日,人们说起那个古老的年代,已经想象不出没有灰雾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那么问题来了,毁灭神话纪元的灰雾,最初是从何而来?

关于灰雾的源头,存在种种解释。

其中最权威也最富有宗教色彩的解释,来自安眠教会。

安眠之母的信徒们笃信,灰雾源于人心!

世人倘若感到痛苦,就会散发负面精神能量。

感到欢乐之时,则会散发正面精神能量。

正负两种能量水火不容,抵消过后,剩下的倘若是负能量,就会滋生灰雾。

苦难多于欢乐的世界,人心散发的负能量必然多于正能量。

灰雾伴随痛苦、恐惧、噩梦和千奇百怪的变异魔物在大地上蔓延,进一步刺激人心散发更多负能量,从而滋生更多的灰雾,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某一地域的灰雾达到一定浓度,就会生成“虫洞”。

虫洞的出口和入口通常是固定的,可以作为旅行的捷径。

但是也存在不那么稳定的“虚空虫洞”,旅行者无法预料自己会被传送到什么地方。

灰雾透过虫洞,扩散到一定范围,就会孕育出新的虫洞。

因此有学者认为,灰雾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形态,孕育虫洞,类似生物发育和繁殖。

通过这种方式,灰雾不断壮大自身规模,直到填满整个世界。

……

神话纪元被灰雾毁灭之后,人类幸存者制造机械构装体,抵抗魔物入侵。

构装体没有灵魂,不会做噩梦,在雾中探索,封印虫洞,收复失地,将各处避难所连接起来,创建起一个庞大的构装帝国。

人类由此步入“构装纪元”。

构装帝国的统治阶层,普遍是机神教会的信徒,不相信安眠教会对于“灰雾源于人心”的说法。

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

按照安眠教会的说法,人越多的地方应该灰雾越浓,荒漠与雪原之类的生命禁区,几乎不会产生灰雾。

然而现实恰恰相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