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裕王爷的自知之明55(1 / 2)

俺达,其实并非是正式的草原部落称号,而是蒙古土默特部的大汗之名。

之所以会称其为“俺达”,也可能是俺达此人太过耀眼,以至于大明方面自动忽略了他的部落称号,直接以其名为号。

也可能是大明为了区分土默特部其他的大汗的称谓,所以才用了俺达的本名为号。

俺达姓孛儿只斤,至于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这一点现在也无从考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能在蒙古草原雄起之辈,大多也都是草原贵族后代,否则是很难有英雄号召力的。

因为蒙古这个民族与中原还是有所大不同的。

虽然从匈奴开始,草原与中原王朝的“互动”就未间断多几次,中间两方也都互有输赢,但在文化本质上,可能是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也使得北方草原政权始终都没有真正的形成文明制度。

他们所谓的文明不过也只是一些雄主听从了汉臣的建议才一点点从南国抄过来的。

可是这种没有内核的抄袭,也注定了他们的文明内核还是野蛮粗暴的。

所以即便是历经了辽金元这样成建制的王朝时期,但依然难掩他们的野蛮本性。

强大的草原部落,他们不光对内凶残,对外也是如此。

因此想要在混战不断的草原立足,第一点就是得有一个能讲的清楚的英雄史诗或者英雄后代的buff加成,有了这两点之后才可以号召起草原上其他的人依附在自己的周围,成为实力的一部分。

否则就一个阴沟里蹦出来的屎壳郎就想成为草原首领,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因为野蛮的草原人,他们的英雄情结是南面汉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汉人虽然也有英雄情结,但更多还是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在现实的汉人世界里,也并不会因为你爹就会认为你也会是谁。

这种情况,在汉人的文化之中极少出现。

所以在汉人的文化成语里面,也经常会有一些否定血脉的成语变种,比如“虎父犬子”等等。

由此可见汉人和草原人的思想本质还是有着巨大的不同的。

而且也因为草原人的这个野蛮属性,也使得草原在没有一个真正的英雄完成形式和实质上的一统之前,草原上的势力就会每隔一段时间发生一次大的变化。

比如在朱元璋时期,明朝最大的敌人就是被赶出中原的“北元”余孽,到了朱棣时期就变成了“鞑靼阿鲁台部”,到了英宗时期就变成了“瓦剌”,到了正德时期就又变了成了“小王子”达延汗,也就是现在的俺达汗的爷爷。

可以说在这二百年里蒙古草原的大戏就一直没听过,一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节奏,但在这种节奏里面,也可能是冷兵器时代的优势原因,也可能是草原部落的野蛮属性原因。

这二百年多年来的蒙古换代战争之中,蒙古草原的势力不仅没有被实质的削弱,反而在每次完成了一次临时统一之后,他们都会不自觉的想起“前元”的荣光,企图南下侵略,而且每次都有一定的战略斩获。

使得大明的北方边境一直都处于战火硝烟之中,消耗着大明本来就不健康的财政的,也使得大明的实际控制和羁縻地区逐渐收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