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凉州刺史90(1 / 2)

光和三年,六月。

并州刺史,董卓,不敌南匈奴,大溃败。

消息传出,朝野上下为之一震!

此时凉州刺史魏元丕的请辞也已批准,按理说,为了防止羌人有变,朝廷应该速速催促新任刺史即刻启程,但皇帝刘宏可不这么想。

新任刺史——梁鹄,可是他挚爱的书法大师!要是出了意外可不行,于是暗中授意希望梁鹄暂缓上任,反正路途遥远,迟上十天半月的也不碍事。

梁鹄其人谁也?安定乌氏人,字孟皇。

尤擅八分书,以书法闻名,此人有三个大名鼎鼎的粉丝。

其一,汉灵帝刘宏,历史上中平元年(184)羌乱之际,刘宏当机立断,命令梁鹄速速回京……

其二,魏武帝曹操,记载称魏武甚爱其书,常悬帐中,又以钉壁,宫殿题署,多出于其手。

其三,便是王羲之了。

总而言之,梁鹄是当时那个时代,在书法一道上,领袖一般的存在,但是你要说他的政治智慧和执政手段……那恐怕难以苟同。

既然皇帝有口谕在,梁鹄自然也心安理得的留在洛阳,安心等待边地的消息。

……

说回并州。

董卓作为一州刺史,既然吃了败仗,自然当有所惩罚,但这位边地武夫对政治实在敏感,早在开战之前,便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礼物,送进了洛阳。

战败消息回到洛阳的当晚,他的弟弟董旻便走进了张让的宅邸,更是在第二日拜见了袁家的袁隗。

于是,在并州人心惶惶的时刻,大汉皇帝还在听着张让的耳旁风,完全没有治罪的意思。

整个并州,左等右等,眼见十天半个月过去,董刺史偶感风寒闭门不出,凉州军偃旗息鼓,朝中更是迟迟没有动作……

虽然有长城在此,不至于让匈奴人长驱直入,但并州人可不想整天提心吊胆,于是只能在暗中极其不爽的和董卓完成了些许利益交换,这才换得董仲颖“大病初愈”。

在并州人难看的脸色中,董卓的凉州军团缓缓开拔,沿途走走停停,又历时一月,方才抵达了边境。

而左部的南匈奴人,早在七月初,就逐渐撤兵,此次南侵,虽然绕过城墙袭掠的村落不多,但也让匈奴人获取了一些财货,更是意识到大汉的虚弱,刺激了他们心中南下的野心。

经此一役,董卓在并州的形势更加微妙。

他肆无忌惮搬弄是非的能力,和朝廷中显而易见的支持,让并州人敢怒不敢言。

既有对他不屑者,也有暗中妥协者。

一时间,并州数郡的大小豪族,在这一番波澜后,开始重新观望,站队。

即便在地缘政治当道的东汉,也不乏多方投资,风险对冲的做法。

但有一条可以明确。太原王家,明确的表示了对董卓的不屑,这是并州士族的态度,也为并州的后续,埋下了裂痕。

……

麴义北进已然数月,除了偶尔传来的音讯证明其尚且安全的状态,其他的状况,麹展也无从得知。

在制定的计划中,麴义最好在秋天之际,收兵撤回湟中,西域的冬日,不比草原上的冬日好过,甚至大风袭来,更让人难以适应。

按下心中对麴义一行人的担心,麹展看着手上的消息——新任的凉州刺史,终于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