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北宫伯玉论兵39(1 / 2)

凉州的事情总是那么糟糕。

对于这里的百姓来说,光和二年的时光,似乎和前些年没什么分别,显得漫长又难熬。

永远是未来最好的一年,永远一年比一年糟糕。

大人物们赞赏数年的“凉州三明”,以制羌而闻名,但结果是,羌乱,又要来了,而三明,皇甫规死于老病,张奂闭门不出,段颎亡于狱中。

还会有谁来拯救他们?会有谁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过几天安分日子。

百姓们展现出人类值得赞美的精神,在这片充满苦难的土地上,艰苦求活,这样在往后的历史记录中,似乎真的有人知道,曾经这里,有人努力的活过了。

麹展坐在马背上,不时警惕的打开系统侦查四周。

心底则慢慢盘算,仅以路程来衡量,先零羌一大部族的行动,至少需要一月有余,而他想要度过这次危机,只能打打身边羌人的秋风了。

一个月……拿得下沃野羌吗?

身边的几大部族,似乎只有沃野羌那野蛮又崇武的风尚,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视线里,负责望风的游侠儿打马回来。

他立马迎上去,准备接替活计。

野外行路,并不见得与商队同行更为安全,但人性之中,下意识的会认为人多的地方才安稳。

如果一味的差遣他人,而自己居中调动,虽没有任何问题,但多少有些脱离自己的基本盘。

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自古以来都是带团队,带士兵的精要,但自始至终能够做到的将军,又有几人?

历史上常常引用“颇有威望”来夸赞某人,这威望可不是凭空来的,一点一滴,都在众人眼里,做到位了,才会立在他人心中。

北宫伯玉一身便服,看着麹展远去的背影,想起这几日对方亲临表率的行为,心中生出几分复杂。

他老了,莫要看凉州三明都是活到六七十岁的老头子,实际上,作为边军将领,能活到他这个年纪,知足了,当年一起从军的大好青年,有多少人早已埋骨他乡……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饶是自诩天资过人的他,一辈子走到如今的地步,也算是到了头。

这麴家的小子,他确实看走了眼,不仅可以是一员斗将,也有着带兵的资质。

如果能在段公手下学习一二,免不得又是一位将军,成就恐怕远在他之上。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同样的年纪,自己无论是武艺,心性,天资,都在此子之下。

“好将才!好杀才!”

若是早些发现多好,没有站在对立面上,自己也可以尽心尽力的培养一番,到时候九泉之下,他可以坦然的拜见段公,表示后继有人。

“可惜了,虽然要卖韩遂一个面子,但想让我就这样放过此子,未免过于轻易。”

按下心里方才泛起的涟漪,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

夜晚,临时营地,麹展结束了他外出的行为,巡视了一圈营地之后,跳下乌骓,居然看到北宫伯玉在与一众游侠谈笑风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