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防范!114(1 / 2)

汴京城中,秦军入蜀的动作也传到了周皇耳朵里。

“好啊,好啊!”杨旦看着情报,道。

如今秦军与蜀王终于开战,自己也可松一口气。

毕竟这可是三十万大军,他不可能毫无防范。

此时与蜀军开战,他终可调集部分兵力北上。

因为蜀王与秦国,他无法抽调更多的军队。

而以晋王为首的几位藩王,也在暗中支持杨亥。

这才让那位废太子还能负隅顽抗。

“传朕令,调集两万平乱军即刻北上,支援赵磊将军!”杨旦道。

蜀王如今面对秦国,自保还来不及,自然不会发兵攻周。

他总不可能连自己的大本营都不要吧。

如今秦军攻蜀,那防范蜀军的周军便能抽调。

即便有三位藩王相助,有这两万官军在,平叛易如反掌。

而现如今反贼,只占据十余所城池苦苦支撑。

“是!”旁边的李公公迅速答道。

“陛下,如今秦军与蜀王相攻,此乃鹬蚌相争也,为我大周有利!”

“可陛下是否想过,蜀地何曾值得西秦三十万人相攻?”魏相出列相劝道。

按照秦国的说法,秦军折戬沉沙,占领蜀地,绞杀蜀王乃是一雪前耻。

可是值得吗?

为国者会这般不计代价?

如今的蜀地,就如同鸡肋一般。

想要攻占,就必须得花费极大代价,就算攻下,还必须防范周楚的联合。

更何况!

这还给周皇祛除了一个心头大患。

他们会这般好心吗?

“你们是说,他们的目的还是临川关,可如今临川关中,兵精粮足,占据天险,秦军如何来攻呢?”杨旦说道。

他不是没有防范。

在戚云返回汴京城后,自己立马便对临川关进行辎重补给。

而自代郡而下的沿路郡县,自己尽已交代好。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防范还不够,据沿线斥候禀告,秦军唯有十万进入蜀地,而剩余人数竟然还在修建栈道,陛下,微臣恐秦军有窥伺中原之机啊!”魏相禀告道。

这不是他杞人忧天。

而是他觉得只有这种可能性才能解释清楚秦军为何这样。

周皇听见这话,罕见地沉默了下来。

有这种可能吗?

他岂不知吗?

但现如今自己还有选择吗?

自朕登基以来,三年战乱,就已致使国力凋敝,民心消散。

而此时!

北境叛军在几位藩王帮助下,已经隐隐能获喘息之机。

南境蜀王蛰伏,西面秦国窥伺,境内反兵四起,境外列国环伺。

人力总有尽时。

即便是自己,面对此等境遇,也是回天乏术。

他身边有暗卫,会给自己刺探秦军的动向。

从各路线索来看,知道秦军会是进攻大周。

但现如今,除了这样做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攘外必先安内!

他不可能让北境逆贼得喘息之机,而后死灰复燃。

为此,他早已做好了准备。

既然秦国不可敌,那就不用抵抗。

只需守住临川关和坚壁清野就行。

秦军攻占大周领土,那时,列国自会来救!

为什么大周需得独自一人抵挡秦国,而列国却可以置身事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