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衣锦还乡34(1 / 2)

四平城相对于普通的塞障来说,规模不算小,外城墙的修建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为了加快进度,庞云在请示过刘裕后,决定内部和外部同时动工。

为此刘裕又再次征调了三百余人给庞云。

有了足够的人力,筑城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

庞云的指挥下,很快就熟练的分出出行道路与三条主要街道。

诸夏自古以来对祭祀都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匠人随后在正西面的中轴线尽头,第一时间划出一座庙宇的位置。

刘裕也根据自己后世的所见所闻给出了一些建议。

匠人们根据刘裕的意见,在城的东面留出几块地修建未来彰表军功的庙祠,如旗寿庙、显忠祠、褒忠祠等。

另外各条街的主街街心上,还将留出地方兴建各样市坊与牌坊。

这种规划都是汉地城池的常规布局。

新城的大体格局就是如此,为了加快建筑速度,庞云把参加城池修筑的青壮分成了数十个小队。

这些小队被他分置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开工。

并根据各小队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奖励。

如此就大大调动了工人们的积极性,让工程的进度大大提高。

如此一来也比原计划节省了不少财力物力和时间。

……

筑城工作进入正轨之后,又快到夏播之时。

刘裕早派了潘弘、李平等人领着人对四平城附近的土地进行过详细的调查。

哪里荒地多,哪里土地肥沃,都有过仔细的了解。

最后刘裕决定在四平城西面,一条名不知名废渠两旁开垦荒地,并将这条水渠疏浚,解决田地的用水问题。

此时刘裕再次感觉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为了同时保证四平城的建设和田地的开垦,刘裕不得不让健妇也参与到垦荒工作之中。

好在在这个时代,健妇们多数时候同样要跟男子一起下地干活。

而且刘裕又早有承诺,这次开垦的土地未来都会分给众人,因此众人的干劲还是很足。

一连多天,众人都是天亮而出,天黑而回,每天都是努力干活。

刘裕也是每天带头参加垦荒工作,看着挥汗如雨的刘裕,众人有些意外,也有些感动。

在等级分明的大汉,如同刘裕这样的军吏其实真的很少见。

有刘裕每天亲自带头干活了,自然没有什么人敢在后面偷懒。

通过这些时日的接触刘裕也对自己手下的这些军吏有了更多的认识。

尤其是潘弘此人,以往此人一向沉默寡言,刘裕也与其交往不多。

通过这一次刘裕却发现此人却是一个毫不逊色于何宇的干才。

最后刘裕干脆让他独当一面,带着人负责疏浚沟渠,潘弘倒也卖力,做的甚至比刘裕期望中的更好。

这天一大早,众人用完朝食,在刘裕的统领下,各人或是扛着镐头,或是扛着锄头,赶着耕牛,前往开荒。

中午休息之时,张浪扛着锄头寻了过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