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殿试155(2 / 2)

“嗯。表哥收了我亲手绣的手帕,今天还夸我绣的好、上面的诗写的好呢。”

“十几岁的年纪最容易动情,看准了就要抓紧点,别让人捷足先登抢了去。”

“我看上的人,谁也别想抢了去。”

...

“如儿,你觉得你表哥怎么样啊?”

“很好啊,每次出去他都给我买东西。”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如果要你嫁给他,你愿不愿意?”

“啊?”

“你不要不好意思,你姨妈已经在打你表哥的主意了,想要你表姐元儿交给你表哥,还想把你允儿表姐嫁给你哥哥。

你要是愿意我就去问问你表哥的意见,再迟就没你什么事了。”

“我是愿意的,就是担心表哥不愿意。”

“怎么说?”

“因为表哥对我跟墨兰、明兰都一样,每次给我买东西的时候,也会给她们买。

特别是墨兰,在学堂的时候,他们经常在一起聊诗词歌赋、聊书法笔墨。”

“这么说他是看上墨兰那小贱人了?”

“十有八九。”

“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明明你才是他的亲表妹,跟他关系更近。有着天然的优势,现在却被那个小贱人比下去了,你是真不争气啊,难怪你爹爹也不看好你。”

“爹爹也是读书人,就喜欢会写诗的妖精。”

“你也不要太伤心,还有一个齐小公爷,你整日跟他见面,现在还少了墨兰那个小贱人跟你竞争,你嫁入齐国公府的几率会大很大。这次你可不要再弄砸了。”

“平宁郡主连母亲你都看不上,能看上我吗?”

“你爹爹是文官,你哥哥也快要做官了,你祖母是勇毅侯独女,你外祖父是太师,我们家勉强也能配得上他国公府。”

...

时间很快就来到四月初,朝廷宣布开始殿试。

科举制度是华夏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这是封建社会时期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它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也使得“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

宋朝除了军队战斗力不太行之外,无论是在经济水平还是文化发展,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宋朝的科举制度也打破了传统世家大族对选官的垄断,有效地遏制了官员的腐败风气,为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提供了平台。

王自强今天参加的殿试,就是选官考试的最后一步。

殿试由官家亲自主持,由于是考生为官之前最后一次考试,所以试题是比较贴近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题目。

但是这样一来,家中有长辈为官的考生,他们的优势就会增大很多,毕竟他们有机会跟着长辈亲自去实践过,有长辈的言传身教。

但其中也不乏个别天资聪慧,天生就拥有处理公务能力的考生,甚至是处理公务技能点满额的考生。

殿试的最后一题是由官家亲自出的,大意是如何让大宋朝变得更好。

王自强看到这一题目,就想到后世的老板向新进来的员工提问,对公司有什么建议,公司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公司的老板和领导哪里做得不好。

有的新员工想法比较单纯,就老老实实地说公司的不好。

谁知却是人微言轻、忠言逆耳,结果就是既得罪了老板,又得罪了领导。

王自强首先肯定了官家的成绩:学生觉得大宋朝廷各项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目前暂时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若是在之后的工作中有所发现,一定会及时向上反应。

接着夸赞官家的丰功伟绩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今后能够为官家、为大宋朝廷效力,真乃三生有幸。

下午的时候殿试就结束了,考生们有序离开皇宫。

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都不会落榜,回去之后就只管等待放榜。

唐朝时期已经开始采用糊名和誊录制度,但仅限于吏部考核官员期间,不久后就被武则天废除。

宋太宗时期,继续采用糊名制度,这直接将考试中的不公平现象扼杀在摇篮里。

所谓誊录就是官吏抄写卷子,然后将其封存完整才能送给上级评阅,这避免了有的主考官通过笔迹来识别考生的情况发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宋朝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全方位阻止了科举舞弊的现象,满足了广大文人心中的科举公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