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赚银子、办报纸,村子蓬勃发展94(2 / 2)

于是赵承成便想了招另辟蹊径的招数——在赵家村里开办了印刷厂,用活字印刷技术印制发行报纸,让升斗小民听到赵家村的声音。

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正在蓬勃发展,市民社会也已初具雏形,《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种市井读物已然风靡。

发行流通民间的报纸的条件足够成熟了。

当然,要小老百姓花钱订阅报纸,不但没有这种消费习惯,就是邮政、物流也跟不上。

因此,索性来他个免费赠送,夹在赵家村出产的各种物资产品之中,行销海内外。

并且从一开始就绝口不谈政治,而是刊印一些笑话小说,甚至是四格漫画,先把阅读报纸的习惯培养起来再说。

吩咐完了难民的事,赵承成又想起军械生产的问题了:“庆祥,现在库里存了多少火枪了?”

“六百七十二挺。”余庆祥回答得有零有整。

“我说的是一体式枪管的新式火枪。”

“那一共是一百五十五挺。”余庆祥掌握的数字同样十分精确。

赵承成吸了口气:“还不够多啊,叫弟兄们继续加紧生产,就咱赵家军的弟兄人手一挺,还不够用。”

余庆祥点点头:“锻造坊那边说是自打宋先生来了,改进了些工艺,炉火温度也提高了,生产速度上去不少。就是几个工匠还没熟悉工艺,弄出来不少废品……”

其实就是“良品率”过低的问题。

改了新工艺,也改变了之前的工作习惯,良品率降低也是没办法的事。

关键是赵承成对“良品”的定义比较严格,出产的枪管不仅要能打得响、打得准,还要做到同其他火枪互换枪管,有利于战场上的及时保养维修……

赵承成也知道自己的要求不低,“嗯”了一声:“宋先生是大才,他研究出来的办法大约不会有错,叫兄弟们加把劲再试试。真有错了,等宋先生来时候,聚在一起再研究研究。”

余庆祥答应一声,便离开了。

赵承成口中的“宋先生”名叫宋应星,就是那位写了《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进行大总结的宋应星。

他现在任职凤阳府亳州知州,经陈于阶的介绍,来赵家村看过几次,参观了高炉、铸造坊、纺织坊、瓷器窑等处,来了就不想走了……

他就想待在赵家村里研究各种技术,甚至有了辞官不做的心思。

然而凤阳总督马士英和赵承成不对付。

既然宋应星和自己投缘,那么让他在马士英手下继续当他的知州,无异于在马士英身边插了根钉子,对赵承成的好处更大。

宋应星真想再来研究技术,只要编个理由,去南京述职,途径洪泽湖赵家村的时候多留步几日即可。

至于去南京的理由也很好找。

因为现在南京城中虽不是官职最大,但却是最有实权的,乃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

因其在赵承成的帮助下,整顿江南军务有功,受到崇祯皇帝的褒奖,特擢升他为南京兵部尚书,会同南京镇守勋贵、守备太监,共管江南军务。

这比历史上史可法就任此职要早了近一年,让他多了一年的时间积攒人脉,或许就不会有他在弘光朝的窘境了……

赵承成这一年多以来,不断增强势力、攀升科技树、扩张影响力,等待的只是一个消息而已。

而这个消息,就在今日,由赵同瑞给他带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