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造最好的枪,不要替我省钱47(2 / 2)

这些个铁匠还不知道赵承成性格,一听他的打算,立即说道:“赵村长,这样弄……咱们兄弟几个倒是可以试试,就是怕工期长不说,价钱还贵。”

“不要替我省钱。这第一支枪的样品,一定要好好弄,哪怕花掉二十两银子,都行!”

陈于阶的确靠谱,他的给赵承成的书上,不仅介绍了火枪的制造方法,就连造价明细都一一列明了,铁、炭、竹、木,甚至连人工都包含在内。

零零总总加起来,一支最为先进的西洋“噜嘧铳”,连人工在内,造价约合二两三钱一分。

锻造坊里的铁匠,都是赵承成花钱长期雇佣的,人工价格可以排除,那么材料价不会超过一两五钱。

赵承成为了制造赵家村的第一杆火枪,一下子开出超过十倍的成本,可以说是大手笔了。

却不料,这点成本,根本就打不住……

原来在枪管制造的一开始,就遇到了大问题:温度不够。

熟铁的熔点,要超过一千五百摄氏度,而赵承成从陈于阶那里调来的最好的煤炭,都达不到这个温度。

用青铜、纯铜几次测试,煤炭燃烧的温度在一千二百度左右。

这个温度可以将铁烧红,用来铸造刀剑问题不大,甚至是绰绰有余,但是要进行空心铁管的锻造,就不够了。

特别是赵承成一开始定下的指标,就是全管锻造,也就是一次性完成整支枪管的锻造。

往往工件头部刚刚锻打完成,尾部温度就下降了,没法继续锻打。

一连试了七八次,都不能成功。

有铁匠劝过赵承成:“村长,我看这就算了吧。工部规定,枪管拼接六节以下,都算良品。估摸着咱们村子,可以只用三节拼接,已经是优品中的优品了。就不要勉强了。”

听了这话,赵承成陷入沉思。

没错,如果要先解决“有、无问题”的话,那确实可以按照那铁匠的说法,先造一批出来,率先装备给赵家军。

但赵承成不能满意。

现在是崇祯十五年的八月。

距离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上,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但还有一年半的时间;

距离清军入关迁都北京还有整整两年时间;

距离清军南下,彻底撕下伪装,颁布剃发令、彻底不做人,则还有两年半以上的时间……

时间有,但不多;

时间少,但确实还有。

于是赵承成当机立断:火枪制造分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就按照铁匠的建议,采用落后的多段拼接工艺,先让赵家军一只脚踏入热兵器时代,让村里的子弟先学会和熟悉用枪的法门。

同时,也可以让工匠改进照门、准星、扳机、击发等其他装置。

另一条腿,还是要走一次性锻造枪管的路,进而不断改进工艺,甚至可以迈步进入线膛枪的时代,那就是对敌人彻底的碾压了。

甚至可以碾压全世界。

本以为,这两条路中,第一条会走得十分简单,而第二条路会相对困难。

没想到真是老天护佑,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工作,在三段拼接工艺的火枪已经生产了三十支的同时,居然真的被赵承成弄出来一支一次成型的火枪……

经过两轮测试,不能不说,还是新工艺好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