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私塾、码头,打动史可法41(2 / 2)

同他们结交一下也就罢了,赵承成根本就不想加入东林党,而要另起炉灶。

倒是史可法给赵家村私塾的提名,倒是可以留下,说起来也是名家墨宝。

于是二话不说,赵承成便派人将两幅字小心收好,并吩咐日后要找雕刻名家,刻成牌匾,高挂私塾之上,永传这段佳话。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

读书人不就讲究个名垂青史吗?

看赵承成对自己的片纸只字都那么重视,史可法心中更加高兴,又过问了几句村中孩童的学问之后,便提议继续参观赵家村。

也是该走了。

赵承成在创立本村私塾的时候,可不是光让村里的孩子学习儒家经典的,甚至都不是主要学习的内容。

让他们重点学习的,都是科学知识、经世之学,读书认字之外,首先就是数学。

这些日子,赵承成抽空写了二三十页的数学教材,从“1+1=2”一直写到“乘法分配律”,大约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平,闲来无事的时候,就亲自教学,忙的时候,便让孩子们自学。

甚至还把牛顿三大定律给默写出来,让村里孩子有事没事就背诵。

牛顿三大定律看似简单却博大精深,就连赵承成自己也不敢说已经全都学会、融会贯通,孩子们更是死记硬背、不甚理解。

不过这都无所谓,还是那句话:等你们将来长大了,自然是会懂、会用的。

这还是眼下村子草创之时的权宜之计,等将来条件成熟了,赵承成还打算从江南沿海地区,物色几个人品好、学问好的西洋传教士,请过来专职讲授西方科学。

顺便学习一点外语,总没有坏处。

这些学习内容,在赵承成眼中,要比儒家经典更加重要,但史可法应该难以理解,万一被他发现了这些学习内容,搞不好又要节外生枝。

因此听说史可法要继续参观,赵承成赶紧把他们引出了私塾,走了两步一拐弯,便是村中渔船码头的所在。

码头并不大,却密密麻麻停了三排渔船,略一估计就有二三十艘之多,一水的都是新造的渔船,船上刷的桶油漆都还光泽未褪,折射着太阳的光线,仿佛周身都笼罩上了一层光晕。

因这两日没有食盐供应,淮河堵塞且村外发生战斗,村子里的渔船并没有下水打鱼,而是在保养晒网。

可饶是如此,码头依旧井然有序,船舶、竹篙、鱼叉全都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均用军法治理。

尤其是那一张巨大的渔网,被一丝不苟地小心展开晾晒,几乎将整座码头全部覆盖,颇有种幕天席地的气势。

光凭这一幕,就足可见这座渔村,无疑是被赵承成用宗法约束组织起来,并非是每家每户单打独斗,而如同拉出去的军队一样,而有着严密的组织。

如今天下大乱,西北民变、东北鞑虏,朝廷左支右绌、内外交困。

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复杂且深刻,但最直接的,就是官军不能打、没法打,就好像陈三泰今天率领的四个卫所的军队,几乎就是一盘散沙、一触即溃。

而赵承成身上体现出的组织能力,不就是朝廷所急需的吗?

史可法越想越感触良多,耳边忽又传来“叮当”作响之声:“赵村长,那边又在做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