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卢瑟福的精彩演讲71(1 / 2)

巴黎大学的欧洲放射学会议现场,卢瑟福慷慨激昂地开始演讲他的成果。

“自1896年贝克勒尔教授发现放射性后,居里夫妇又从沥青中提取了天然放射性单质:钋(读坡)和镭。”

“他们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自然界中确实存在这种奇异的元素,能够自发地朝外放射物质。”

“我的恩师汤姆逊教授对放射性也很感兴趣,所以他让我在贝克勒尔教授的基础上,研究铀盐的放射性。”

“我的研究目标有两个。第一,放射性元素放射出来的天然射线是什么;第二,元素的放射性机理是什么。”

“针对第一个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说着,卢瑟福开始在黑板上画好示意图。

“我使用不同厚度的材料包裹铀盐,然后在感光底片上观察天然射线的情况。”

“我惊奇地发现,铀盐的天然射线有两种。”

“第一种,可以很轻易地用单层铝箔甚至纸挡住,我把它命名为α射线。”

“第二种,则需要很多层铝箔才能挡住,我把它命名为β射线。”

“在这两种射线的基础上,我又想到了去年法国物理学家维拉德的发现,含镭的氯化钡中也会放出一种射线。”

“于是,我又通过各种测试,终于在铀盐中,也发现了这种射线,我把它命名为γ射线。”

“根据实验结果,γ射线的穿透性要远远强于β射线和α射线。”

讲到这里,众人都被卢瑟福的巧妙实验折服,同时也被他的细心震惊。

李奇维则万分感慨,物理发展有时就是靠天才的灵光乍现和信息分享。

而此时的华夏,大多数人敝帚自珍,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他微微摇头。

卢瑟福看着大家表情兴奋,于是更加自信。

“接下来,我要研究这三种射线的本质是什么。”

“于是,我利用磁场的偏转原理,在射线的路径上加上磁场。”

“结果发现,α射线和β射线的偏转方向是相反的。根据推理,我证明了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

“而γ射线则继续保持直线传播,所以它是不带电的。”

“由于β射线的本质,贝克勒尔教授和居里夫人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并计算出它的荷质比,确认是电子流。”

“而我也通过实验,再次证明了这一说法。”

“所以,我进一步针对性地研究α射线。”

“我的导师汤姆逊教授已经证明,在接近真空的玻璃管中通电会产生电子,于是我将α射线导入玻璃管中观察。”

“结果发现,α射线与电子结合后,在玻璃管内竟然出现了氦原子。”

“这说明有带正电的氦离子,捕获了电子而形成氦原子。”

“因此,我确定了,铀盐放射出的α射线就是带正电的氦离子。”

“当然,我后面还补充做了一些实验,测定了α射线的电荷,与推断相符。”

“这个现象证明了,所谓的放射性,就是一种元素到另一种元素的转变。”

“因为铀元素在发射出氦离子后,其本身的组成必然改变,成为新的元素。”

“至于这种元素转变的时间快慢,我发明了放射性半衰期这个词来描述。”

“这就是我在《自然》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成果。”

“所以,下一步我的工作有两个,第一是研究γ射线的本质;第二是搞清楚原子的内部到底有什么结构,为什么它能放射出三种射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