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专利布局57(1 / 2)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奇维先后收到爱因斯坦和索尔维的回信。

爱因斯坦在回信中非常激动,他认为李奇维的想法太颠覆了,简直可以用天才来形容。

并表示,自己受到了很大启发,现在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和李奇维当面交流。

李奇维读完会心一笑,爱神这是在自己夸自己啊。

作为深思熟虑的结果,李奇维会和爱因斯坦一起,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发表论文。

所以他回信告诉爱因斯坦,不久后,他会组织一场青年物理学者之间的交流,到时候对方可以参加。

没错,多金大佬索尔维回信了,表示对李奇维提出的青年学者交流会非常感兴趣,愿意自掏腰包承担本次会议。

并且告诉李奇维完全没必要局限在物理领域,如果有人脉,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也行。

到时候只要把确定的会议时间告诉他,他会安排妥当。

当然,大佬也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会议必须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行。

李奇维欣然同意,谁出钱谁说话,非常公平。

至于另一件专利的事情,索尔维先是表示不解,劝诫李奇维好好专心物理学术,不要热衷于钱财俗物。

他觉得赚钱难道还能比搞科研更快乐吗?

不过,索尔维还是细心地解释了,在欧洲专利授权生产的相关事宜。

对于李奇维提出的那几个方向,有些他是认识相关领域的实业家,有些则需要再花点时间打听。

同时,他还催促李奇维可以尽快先将专利发表,并拿到授权,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运作,方便找到合作者。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调研,李奇维也确定了几个专利方向。

第一个专利是钨丝灯泡。

这个时代,得益于爱迪生的发明,电灯泡已经十分普及,很多普通人家都能用的起。

但是目前的灯泡使用的灯丝都是碳丝,即碳丝白炽灯。

原理是通过将碳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从而实现照明。

但是碳丝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耐热,所以灯泡使用一段时间后,碳丝就被烧没了,导致寿命很短。

后来有人发现钨的熔点很高,当时已经有人试过用钨丝代替,但是受限于材料水平的不足,制作出来的钨丝性能不达标。

直到1909年,美国发明家库利奇才发明了钨丝的加工工艺,大大延长了灯泡的使用寿命。

如今,李奇维就准备截胡这个工艺,其实也很简单。

就是利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在钨粉中掺杂镍粉,制成钨坯条,然后再机械加工成钨丝即可。

至于你问李奇维为何知道这个工艺,前世作为华夏科大的博士,如今是物理学新秀,会点这个应该很合理吧。

他又突然想到,爱迪生不会来抢自己的专利吧,毕竟他的名声可不怎么好。

不管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基于这个专利,李奇维准备顺便把电子管也给搞出来。

当初爱迪生在寻找最佳灯丝材料时,曾经在碳丝附近放了一小截铜丝,希望能阻止碳丝蒸发。

结果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铜丝因为接受碳丝发射的热电子,从而产生了电流。

爱迪生当时没有重视这个现象,只是随便写个专利,命名为“爱迪生效应”后就不管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