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长安当皇帝18(1 / 2)

【谁来当皇帝】

元平元年四月(公元前74年6月2日),西汉王朝第八位皇帝刘弗陵,因病,崩于长安未央宫,年仅二十一岁。

俗话说得好: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

刘弗陵去世,没有儿子,谁会成为大汉的新皇帝?这个问题,成为了文武百官商议的重点。

如何选?怎样选?选择谁,对于霍光而言,相当重要。

选择对了,霍光不仅可以守住第一辅政大臣的执政地位,还能够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再创佳绩。

选择错了,不仅会辜负汉武帝、汉昭帝两王帝王之托,还会误了江山社稷,成为千古罪人。

因刘弗陵突然去世,没有安排谁来当继承人。谁当新帝,将由百官共同讨论后,通过选举产生。于是,朝廷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主题,谁来当皇帝。

当然,这位当皇帝的人,有一条严格的标准:新诞生的皇帝,一定要是汉武帝的子孙。

有了这条标准,朝臣就朝着这个方向,去物色最佳人选。

汉武帝一生,一共有六个儿子。如今,只有皇四子刘胥,尚且活着。于是,很多大臣都主张拥立刘胥,为新的皇帝。

这些朝臣,主张拥立刘胥,是因为他有这样的资格。

其一,他是汉武帝仅存于世的皇子。

其二,刘胥被封为广陵王,且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有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

其三,据史料记载,对刘胥的形象是这样的:身材高大,体魄壮健,喜好游乐,力能扛鼎,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

然,对于拥立刘胥新帝,霍光不同意。毕竟,刘胥年仅大,资历老,皇室辈分高,还有丰富的治国经验。

这样一位孔武有力的年长的藩王,如果登上皇位,定会对霍光的权势构成威胁。不仅如此,霍光执政期间,以谋逆造反罪,诛杀了燕王刘旦(刘胥的亲哥哥)。

霍光心里面是百分之百拒绝立刘胥为帝。但,他只能放在心里,不会表达出来。霍光不说,不代表他同意。相反,不明确表态,就是最好的表态。

很多大臣主张拥立刘胥,令霍光很头疼。然,身边的心腹,却没有人看出他内心所想,更没有人替他解决这个难题。

就在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是谁,史料没有记载他的个人信息。只知道,这个人有个官职:郎官。

这位郎官见没人站出来反对拥立刘胥,他第一个站出来,明确表明态度:刘胥不能立。

这位郎官摆明态度后,还拿出了一个明正言顺的官方理由:广陵王因行为不正,先帝弃之不用。

这位郎官是聪明人,他知道这个理由,是不足以让朝臣放弃拥立刘胥的主张。毕竟,汉朝不仅是以孝治理天下,还有严格的继承制度。

换句话说,关于皇位继承的宗法制度。

从刘邦立国,到汉昭帝,大汉已经有了八位皇帝。

按照大汉王朝皇帝继位资格的宗法制度,无非有两种。

其一,父死子继。

其二,兄终弟及。

父亲死了,他的江山,定是由他的子孙继承。然,吕太后去世,汉文帝继位,汉惠帝一脉被诛杀,开了一个先河:立嫡立长。

汉文帝之所以,能够继位,正因为是刘邦在世的年龄最大的儿子。

皇帝死了,没有儿子,新帝,就要从先帝的儿子中选取。霍光权势虽大,但,也不敢挑战宗法制。他若这样做,定会引起天下人的不满,遭到声讨。

这位郎官要堵住天下人的嘴,就要有逆向思维:不能按照兄终弟及的宗法制。

来看一下,这位郎官的语言艺术魅力,是如何克服这个难题。

他先以周朝为例子,说: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周文王舍去伯邑考立武王,只看是否合宜,即使废长立少也可以。

这句话,给霍光找到了突破口。

刘胥虽是汉武帝仅存于世的儿子,但,他不是一位合格的继承人。

霍光特意将这位郎官说的话,上升高度,让朝臣评议。不久后,这位郎官的上奏,被霍光送到了汉相杨敞手中。

杨敞谨小慎微,怎不知霍光所想。这位郎官说的话,无疑是否决刘胥为帝的法律依据。无论是三公,还是九卿,都以霍光的意志为主。

就这样,刘胥为帝的资格,被剥夺。

霍光见这位郎官解决了他的大难题,也不吝啬,提拔他为九江太守,成为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连跳十几级。

这也向天下人释放了一个信号:跟霍光混,准没错。

汉武帝仅存的皇子不能选,那就从汉武帝的孙子辈选。

汉武帝孙子辈中,还有三脉存活于世。他们是皇三子刘旦的子孙和皇四子刘胥的子孙,以及皇五子刘髆的子孙。

刘旦因谋反,被逼杀,是罪臣,他的子孙,第一个被排出。

刘胥都没有资格,他的子孙更没有资格。

那么,只有一种结果:皇五子刘髆的子孙。

【皇五子刘髆那些事】

刘髆,出生的时间,没有具体记载。据推测,他出生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刘髆的母亲,是汉武帝身边最重要的女子,她就是哪位演唱北方有佳人的李夫人。

刘髆出生时,汉武帝已经属于五十多岁的高龄。

当时,他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母亲又深深俘获帝王之心。产后不久,李夫人病死,又以皇后之礼安葬因母之故,刘髆深受汉武帝宠爱,李家也格外显贵。

为了教育刘髆的成长,汉武帝以夏侯始昌为老师。

这夏侯始昌,可不一般。他是东平人,师从《齐诗》学派开创者辕固生。擅《五经》,以《齐诗》《尚书》在文化领域很有名声。随着,辕固生、董仲舒、韩婴等大儒,退出历史舞台。后起之秀夏侯始昌,得到汉武帝重用。

夏侯始昌不仅注重教导刘髆的文化知识,还注重家庭教育,设学馆供族中子弟教研。

他也取得最高成就:一代鸿儒、经学家。

李广利两次万里远征大宛,威震西域,取代了卫青在军中的地位。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刘髆被封为诸侯王,封国在昌邑,管辖十三县。

昌邑国,虽只有一郡之地,但,它很重要。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是藏龙卧虎之地,孕育出许多旷世枭雄。其,经济更是尤为发达。

巫蛊之祸,刘据去世。刘髆也成为最有实力冲击皇储的皇子。毕竟,刘髆的舅舅,是汉武帝最器重的将军。汉相刘屈髦,是舅舅儿女亲家。

怎知,巫蛊后续,刘屈髦被诛杀,李广利投降匈奴。刘髆,也失去了冲击皇储的资格,只能老老实实做他的昌邑王。

五年后,刘髆郁郁而终,被追加谥号为哀,被历史称为昌邑哀王。

刘髆在位十一年,虽早逝,却生下一个儿子,叫刘贺。

刘髆去世时,初步估计才十九岁。刘贺出生于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继位时,年仅四、五岁。

刘贺在昌邑王这个位置上,干了十三年。年仅,十八岁。

对于,霍光而言,宁可选择刘贺,也不愿选择刘髆。毕竟,刘贺年轻,自小远离长安,也没有很强的母族势力。

立他,霍光也能明正言顺,堵住朝臣的嘴。于是,霍光将拥立刘贺的文书,下发给汉相杨敞,御史大夫蔡义为首的外朝班底商议。

杨敞能够位列三公之首,离不开霍光提携。他为人谨慎,又常年与霍光打交道。霍光把文书给他看,其用意不言而喻。

杨敞召集外朝关于新帝的人选。最终,昌邑王刘贺,被推举为新帝。

杨敞将朝臣讨论后的结果,上奏给了霍光。

霍光很满意,顺应朝臣的意愿,拥立汉武帝之孙,皇五子刘髆之子刘贺,为新帝。

新帝人选,有了。接下来,要做一件事,谁去迎接刘贺入长安。按照,刘恒从边缘化的皇子,守卫边疆的诸侯王(代王),被朝臣拥立,来长安为帝,是有相关流程。这套流程不能乱,乱了。哪怕,刘贺当了皇帝,也会被人质疑合法性。

霍光陪伴汉武帝三十多年,又辅政汉昭帝十三年,这点事,自然难不住他。

不久后,迎接人选名单下来了。

他们是少府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

迎接刘贺入长安,总要有名义。霍光权势滔天,但,不能以他的名义。毕竟,霍光是臣子,若代行天子诏令,会激发刘姓诸侯王讨伐。

稍有不慎,霍光就会从功臣,变为祸乱之臣。

爱惜名节的霍光,自然不会去做这件事情。

谁的名义,最合适呢?

答案只有一个:上官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