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霍家开始34(1 / 2)

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夏,长安出现了一个异象:下冰雹。

冰雹,这个现象,对于现代而言,不过是普通的自然现象。但对古人而言,这是上天示警,会有灾祸发生。

一个人上书,引起了皇帝的高度重视。他叫萧望之。

【萧望之那些事】

要谈萧望之,就要从他的先祖谈起。据部分史料记载,萧望之的祖先,正是汉初开国第一侯,西汉三杰之一的萧何。

萧何虽历经汉高祖、汉惠帝,位居相位,辅佐两位帝王。然,宦海沉浮让他看透了官场。所以,在他临死前,为了让子孙能够远离官场漩涡,他购置房产,选择贫穷僻远之地,营造宅第也从来不修建围墙。

用萧何的话说: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效仿我的俭朴;如果不贤无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

萧何子孙命运果真如他预料那般,宦海沉浮。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后,萧碌袭爵。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萧碌去世无子,改封萧何第二个儿子萧延袭爵。萧延死后,他的儿子萧遗袭爵。萧遗死后无子,其弟萧则袭爵。

萧则因罪,侯爵被废。这是萧家侯爵,第一次中断。

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怜惜功臣,又封萧何的孙子萧嘉(萧则之弟)为列侯。萧嘉去世后,他的儿子萧胜袭爵。

萧胜因罪,侯爵被废。这次萧家侯爵,第二次中断。

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又封萧何的曾孙萧庆(萧则之子)为侯。萧庆死后,其子萧寿成袭爵。萧寿成个人能力不错,还位居九卿,官拜太常。

萧寿成因罪,侯爵再次被废。这也是萧家侯爵,第三次中断。

刘病已继位,又封功臣后裔,萧何的玄孙萧建袭爵。当然,后面萧何侯爵又中断,新任皇帝又分封,直到王莽篡汉彻底中绝,这是后面的故事。

一句话说,萧何后代子孙,命运多舛,宦海沉浮。

萧望之是萧何的六世孙,第七代后人(萧何—萧延—萧彪—萧章—萧皓—萧仰—萧望之)。到了萧皓这一代,因属于分支,仕途之路,彻底断绝,只能以田产为业,成为一方乡绅。

萧望之这一脉,生活在东海兰陵。主家侯爵,断断续续,难以为继,更何况出自分家的一脉。萧望之的曾祖萧章时,萧家没落,再无仕途。其祖父萧皓、父亲萧仰,隐仕不出,以田产为业。到了萧望之时,他的个人简历上就是这样的:世代务农。

萧家虽然在官场上没落,但,萧家的家学渊源没有中断。尽管,萧皓、萧仰父子二人,以田产务农为业,但,也没有放弃对子孙的教育问题。

萧望之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养成了一个习惯:好学。

东海郡临近齐地,而,齐地兴盛《齐诗》。萧望之热衷于对《齐诗》的学习。当时,萧望之同县有一位大儒,叫后仓(师从夏侯始昌,祖师是辕固生)。萧望之听说后,前往跟后仓学习,一学就是十年。

汉武帝时,后仓前往长安,担任五经博士,从事于夏侯始昌门下,官至少府,成为一位著名的经学家。作为弟子之一的萧望之也被举荐,前往长安,在太常授业。

萧望之来到长安,又跟着两个人学习。一位是同门师兄五经博士白齐,另一位是跟着夏侯胜学习《论语》、《礼服》。

萧望之好学不倦,获得长安诸儒一致好评。

就这样,萧望之进入了一个人的视线。

这个人,就是丙吉。

此时,丙吉正在为霍光做事,担任大将军幕府长史。丙吉发现博学之士,就将王仲孺,萧望之等数人引荐给霍光。

霍光主政,急需要人才辅佐。故而,亲自接见了丙吉引荐的人才。

按理说,丙吉将萧望之引荐给霍光。只要萧望之能够把握号机会,谋个一官半职,不在话下。然,一个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因上官桀谋反被诛,为了霍光的安全,加强了安保工作。凡是要见霍光的人,要露身搜查,除去刀器,还有两个吏卒从旁夹持。

萧望之认为霍光之举,是在侮辱读书人。为了读书人的傲骨,他宁可不见霍光。同行人接受了这些条件,惟独萧望之不听从,自行从旁门退出,不愿被接见。

负责安保工作的人员见到这种突发情况,就认为萧望之有问题。于是,双方就有了肢体接触和言语争锋。

萧望之说的那些话,正好被霍光听见。于是,霍光下令,让守卒放开前来面试的萧望之。

按理说,萧望之为了自己的前程,应该放低姿态,讨好霍光。只要你捡好听的话说,又以《齐诗》举例,这完全就是一个送分题。但,萧望之却不愿意丧失读书人的气节,怒问霍光。

其原话是这样的:霍大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现在的霍光,大权在握,哪里听得见小人物冲撞他的话。这次面试,霍光都给安排了工作岗位,尤其是跟萧望之一起举荐的王仲孺,担任了大将军史。唯独萧望之,没被录用。

这也是霍光向百官释放的一个信号:用谁,不用谁,我说的算。得罪我,萧望之就是下场。

萧望之没被录用,心静也平和。对他而言,若以取悦之态,为官。还不如,不为之。三年后,王仲孺仕途畅通,做到了千石级的高官,官拜光禄大夫、给事中。萧望之凭借个人本事,以射策,得了甲科。

西汉时,太常用射策来考核读书人,考官将疑难问题书于简策,据问题的大小,分为甲、乙、丙三科。考官将简策并列排放,覆盖试题。考生随意择取其中一策,解答策中所书的问题。最后,考官据以评定考生的成绩,来安排相应的官职。中甲科者可为郎中,中乙科者可为太子舍人,中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

萧望之这次考试成绩,很优秀,得了一个甲,被提拔为郎。然,因他得罪了霍光,成为重点打击对象。所以,他被安排到了一个低贱岗位:署小苑东门候(看门的人)。

王仲孺出入从仓头庐儿,下车趋门,传呼甚宠。当他看见比自己优秀却混得比自己差劲的萧望之,一脸得意,嘲笑道:你当初若是学我,怎会落得如此田地(不肯录录,反抱关为)。

萧望之霸气给出四个字:人各有志。

然,萧望之因弟犯法,遭受牵连,不得宿卫,免归为郡吏。就这样,萧望之离开了长安,他的仕途之路,也随之破灭。

十几年前,他踌躇满志,前往长安,施展抱负。

十几年后,现实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巴掌,处处碰壁。

这时,他总算明白了老祖宗为何不愿意子孙入仕。

长安留不住他,那,他就回去吧!

官场实在没有他的落脚地,大不了学祖父、父亲隐仕,以田产为业。直到遇到一个人,他的命运开始转变。

这个人,就是魏相。

魏相也吃过霍光的打压之苦,还差点送命。他成为御史大夫后,干了一件事:提拔被霍光打压,且有才华的人。

魏相将萧望之调回长安,以属吏方式,留在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萧望之的才华横溢,得到了魏相进一步认可,察廉后,被提拔为大行治礼丞。

【萧望之上书:腾飞之路】

霍光去世后第二个月,长安下起了冰雹。

懂《易经》的魏相和精通《诗》的萧望之二人,认为这是权臣专权,欺压主君的大征兆。

萧望之准备给皇帝上书,陈述其中厉害。然,他说的话对霍家不利,而,霍家权势太大,霍禹复为大司马,霍山领尚书台,亲属皆宿卫内侍。

如果把想要说的话,以奏书的形势,禀告给皇帝,难免会被霍家截下来,自己也会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萧望之是聪明人,知道自己说的话,不能过六耳。于是,他在奏书中,这样写到: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

巧合发生了,刘病已曾拜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这位老师,谈及自己同乡的名人,其中就有萧望之。故而,刘病已流落民间那些年,就知晓萧望之的那些事。

当他看到诏书留名,第一个反应充满惊讶。随后,为了确定这人是不是自己想的那个人,问了一句:他是东海的那个萧生吗?(此东海萧生邪)

刘病已得到近侍肯定回答: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