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对阵夏侯惇68(1 / 2)

伊籍汇合关羽,沿着大道,赶到了汉水支流--蛮河的南岸。

而从襄阳出来的夏侯惇大军,也沿着大道,到达了蛮河北岸。

双方隔着蛮河对峙。

伊籍暗自感慨,费尽心机的诱敌计谋,终于成功了。

然而这不是胜利,这只是开始。

有重兵防守的襄阳城,是很难被攻下的。

因此,想要攻下襄阳,伊籍就必须在野外重创敌军。

并且在敌军逃跑的时候一路追击,让他们来不及进城。

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一味靠防守是做不到的,必须展开进攻才行。

好在曹仁的败军已经被抛在了身后,此刻正不知在哪个山沟沟里转悠,不可能给夏侯惇通风报信。

而被调令诈出来的夏侯惇,并不知道江陵已经失陷。

他还以为河对岸的刘备军,是为了阻止他去营救江陵,而派出来的偏军。

他现在想的是如何摆脱刘备军的阻拦,而不是直接撤退回襄阳。

这就给了伊籍机会。

但在战斗开始前,需要先知己知彼。

于是,伊籍掏出望远镜,开始观察敌情。

他用心看敌军统帅。

姓名:夏侯惇

体力:94

智力:60

武力:89

这个从曹操起兵,就以副将身份跟随作战的敌将,实力还是可以的。

但肯定不能跟关羽相比。

更何况伊籍还有魏延、沙摩柯、兀突骨等将领。

斗将,伊籍稳占上风。

伊籍再看对方兵力,估摸着有八千人,倒是和自己旗鼓相当。

不过对方骑兵很多。

而伊籍却连一个完整的骑兵营都凑不出来。

斗兵,伊籍不占优势。

接着,伊籍观察地形。

蛮河宽约七八十米,两侧地势平坦,河堤略高于地面。

多少深伊籍看不出来,不过曾听往来客商说过,深的地方骑马都过不去。

大道经过的区域是浅滩,也是蛮河最容易通过的地段。

这里河水清澈,河底砾石累累,可以趟水而过。

伊籍来回走过很多次。

但现在,他不敢过去。

中国人都知道“半渡而击”,而伊籍也很肯定,对面的夏侯惇,一定没有宋襄公的气度。

同样,夏侯惇也不敢当着伊籍大军的面,贸然渡河。

这种情况下,想要进攻,就必须找到其他可以渡河的地方。

然而,伊籍并不清楚,还有哪里可以渡河。

他派出质子营,去蛮河上下游各段测量深浅。

质子营的蛮人,懂水性的跳进河里试深浅。

而身高2.7米的兀突骨,直接走进河里,用身高当标尺。

对面,夏侯惇也派出了斥候,勘察哪里水浅。

质子营的蛮人,大概觉得蛮河是他们的主场,因此看对岸的曹军斥候很是碍眼。

于是,隔着宽约七八十米的河道,沙摩柯等箭术了得的蛮人,直接把箭射了过去。

曹军斥候倒下了好几个。

夏侯惇怒了,他派出弓箭手,赶到河边对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