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乘东风虎口脱险42(1 / 2)

打败曹操,是孙刘联军的终极目标,而东风,成了完成该目标最关键的因素。

伊籍吃准了,周瑜不敢在东风“借”来前杀盟友。

所以,虽然被徐盛监视着,伊籍却一点都不怕,日子过得很逍遥。

至于东风什么时候来,伊籍现在知道了。

就是诸葛亮约好了,让赵云来接的那天。

于是,不用参加战斗的伊籍,开始玩风筝。

监视伊籍的徐盛,得到了“东风起、杀伊籍”的密令。

他发现放风筝能更好地判断风向,所以并不阻止伊籍,还陪着一起玩。

伊籍先用竹片和纸做了几个小风筝,放起来后又说不过瘾,要做个大的。

他让人准备了轻薄有韧性的头层小羊皮,质地坚硬的细竹竿,又轻又坚韧的蚕丝绳。

再用智力255的大脑,搜索出曾经浏览过的,悬挂式三角滑翔翼结构图。

这种现代滑翔翼,主体结构由三角骨架、操纵架、桅杆、张线、伞布组成。

它的顶角角度较大,龙骨相对短并且有弧度。

升力比很强,能在50公里以下的风速起飞,甚至没有风,也能通过助跑起飞。

而且,制作起来简单,操纵性也好。

就是伊籍没有合成布料,只能用绷紧的小羊皮凑合,这导致份量重了一点。

幸好,完成后,整体没有超过30公斤,影响不大。

接着,伊籍用绳子拉着这个“巨大风筝”试飞。

在徐盛的帮助下,他成功地把“风筝”放上了天。

“哈哈哈,还是大风筝放得爽啊!”

就这样,伊籍仿佛入了魔,不停地放飞,拉下来,再放飞。

白天放不说,晚上也要放,放到三更半夜,还磨磨蹭蹭不肯回去。

徐盛劝伊籍早点回去休息,伊籍不听,天天玩到半夜,打着火把放风筝。

徐盛不劝了,他就陪着,只要伊籍没乘着夜色逃跑,他也不管伊籍做什么。

他觉得,没必要和一个快要死的人计较。

一两天的功夫,伊籍就不需要徐盛帮忙了,他掌握了“大风筝”的控制要领。

随后,伊籍又说西北风吹得冷,让裁缝用小羊皮给他做了一套贴身衣服,穿在袍子里面。

这些都是当着徐盛面做的。

徐盛压根猜不出伊籍想要做什么。

他很热心地帮忙,就像护工关怀临终病人一般。

渐渐的,西北风小了。

到了约定的那天,伊籍借口风太小,爬上了早就看好的一座山头。

那山,顶上是片平地,朝着东南方向是陡坡。

又是玩到半夜。

临近三更时分,风向变了,东南风压过了西北风,并且越来越大。

打着火把的徐盛,看到火头变了方向,知道下手的时候到了。

他悄悄拔出剑,客气道:“机伯先生,我送你去休息吧。”

随后,徐盛看到,伊籍脱了外袍,解了长绳,用肩膀架着“大风筝”的三角支架,往东南方向的陡坡跑去。

徐盛赶紧追去,嘴里还喊着:“先生别玩了,该休息了。”

这时候,伊籍顶着东南风,架着滑翔翼一跃而下。

徐盛上前看时。

陡坡下“呼”得腾起一个黑影,乘风而去。

徐盛没注意到滑翔翼下面挂着的伊籍。

他压根就没有“飞行”这个概念,只当伊籍扔掉了无绳的风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