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苏钢法40(1 / 2)

伊籍又召集刘备军工匠,教授他们新的炼钢方法。

这种方法由600年后的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毋怀文发明,名为灌钢法。

明中期以后,更进一步发展为苏钢法。

伊籍提前给用上了。

他让工匠们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

当炉温升高到1300℃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就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熟料铁,使熟料铁被均匀地淋到生铁液;

这样,既可以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以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

这种方法缩短了冶炼时间,增加了钢的产量,提高了钢的品质,操作还简便。

要想得到不同含碳量的钢,只要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好,加以熔炼,就可以获得。

工匠们很快就学会了。

一个名叫蒲元的工匠,代表工匠们拜谢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今天学会了这么精妙的冶炼术,就算马上死掉,也不亏了。”

于是,伊籍命令刘备军工匠们,在一处山谷里建造炼钢炉,用苏钢法炼钢。

他派出人手站岗放哨,严令不得泄密。

东吴工匠们一边等着看伊籍笑话,一边又害怕伊籍把责任推卸在他们身上。

因此无人敢去山谷窥视,只是一门心思地生产熟铁和生铁。

然后刘备军工匠把熟铁、生铁运进山谷,不停地炼钢。

山谷里很快就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钢锭。

伊籍又让工匠们把钢锭装车,盖上草席遮蔽。

他带队来到码头,调用运输船,把钢锭送去刘备军营。

由于大都督周瑜放过话,不允许任何人干扰伊籍。

伊籍又腰悬“先斩后奏”的孙权佩剑。

因此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东吴官兵敢阻拦。

但有人向周瑜汇报。

不过,周瑜此刻正忙着和曹操对战,没空关心伊籍的举动。

就在不久前,周瑜在三江口打败了曹操的水军。

此刻曹操退到乌林,用降将张允的计策,在乌林沿江一带,建起了一座水城。

他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为居所。

同时岸上也立起旱寨,长三百余里。

水寨中,青、徐军在中间,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训练。

周瑜偷看曹军水寨,得知是荆州张允的策略,很是担心。

恰好,曹操派蒋干来说降,于是周瑜使了一招反间计,让曹操斩了张允。

这一通操作环环相扣,他周瑜还不满足,还要和诸葛亮斗智。

脑子都转不过来了,哪还有空管伊籍。

伊籍乘机在后方捞足便宜。

他免费用东吴的优质铁矿,免费用东吴的工匠,免费用东吴的运输船。

又送了三次钢锭去刘备营地。

算算时间,再不打造钢刀就来不及了。

伊籍这才把最后一批钢锭拿出来,召集东吴和刘备的工匠们,一起打造钢刀。

东吴工匠们看到这么多钢锭,很是惊讶,却不知道同样数量的钢锭,伊籍已经运走了四批。

等到一月期满,伊籍带着一万把钢刀和孙权佩剑,来到赤壁,向周瑜交差。

周瑜直接就傻掉了。

随后,他不信邪,亲自检查钢刀,期盼着能找到伊籍用铁刀滥竽充数的证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