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隆中对(1 / 2)

诸葛亮轻摇羽扇,略微思索了一番,便道:

“机伯以主公守荆州,遣大将守益州的想法,亮以为太过冒险。

“荆州四战之地,敌人随时能打进来,稍有疏忽,就会成为阶下之囚。

“主公一旦被俘,则大势去矣。”

伊籍反驳道:“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主君长时间待在没有危险的宫殿里,必然会丧失警惕,甚至会失去战斗的欲望。

“就像益州的刘璋,一直待在安全的成都,城里有数万精兵,粮草也充足。

“可一旦被敌军围城,他必然不敢战斗,只会拱手投降。

“难道孔明兄想让主公,或者主公的后代,都变成刘璋那样懦弱的人吗?”

诸葛亮扇子摇得快了些,道:“益州人好内斗,谁也不服谁,只派一个大将,很难镇住他们。

“而且益州地形易守难攻,一旦大将反叛,卡住荆州通往益州的道路,想平叛都做不到。”

伊籍道:“益州人好内斗,是因为统治者公私不分,处事不明,让百姓们不服气。

“可以用公开、公正、公平的法律来约束大家。

“只要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根本不需要主公镇压,一个文吏就能管好益州。

“籍大胆猜测,若是让孔明兄和主公一起镇守成都,千年之后,当地人敬重孔明兄,肯定会胜过敬重刘玄德。”

诸葛亮忙道:“亮既然出仕,必会忠于主公,什么千年之后,此话莫要再提。”

伊籍笑笑,继续道:“主公仁德,就算打了败仗,也不会有人反叛;

“反之,若主公残暴,即使一统天下,照样会有人举起叛旗。

“所以,将领的忠诚度,和主公的为人有关,跟地形又有什么关系呢?”

诸葛亮的扇子“呼呼”地摇着,道:“益州南通云南,东连荆州,北接汉中、凉州。

“主公坐镇益州,则威势可以覆盖到周围这些地方,方便我们获取他们的资源。

“若主公待在荆州,西南的蛮族和西北的羌人一旦作乱,我们鞭长莫及,就会失去这些资源地。”

伊籍道:“西南蛮族有蛮王,只要蛮王心服口服,不用派遣军队都可以让他们安定下来。

“西北的羌人崇拜强者,派遣一个大将就能镇住他们。

“而荆州不止是四战之地,也是四通之地。

“南面连着交州,交州通海,可以获得的资源比蛮荒之地更多。

“而且……”

伊籍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他觉得诸葛亮这时候应该不认识司马懿,也绝对猜不到司马篡魏的事情。

在诸葛亮“哗哗”的扇风声中,伊籍继续道:

“孔明兄在隆中对里说,待天下有变,就要发兵中原。

“这‘天下有变’,应该是指曹氏篡汉吧。”

诸葛亮点头。

伊籍道:“天子如今被曹操挟持,就是一个住在豪华牢笼里的囚犯。

“曹氏想要篡汉,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曹操并没有这么做,可见他是个能隐忍的人。

“我猜测,曹操甚至可能会隐忍一辈子,到死都不篡位,而把篡汉的事情,留给他儿子做。

“这样的话,他有的是时间收买人心。

“如此,真到篡位那一天,恐怕并不会引发巨大的动荡。”

诸葛亮道:“动荡肯定会有,改朝换代那么大的事情,地方上需要时间适应的,这个时候,我们出兵,遇到的阻力会很小。”

伊籍点头道:“你说得没错,问题是,在动荡消失前,我们来得及打到中原吗?”

诸葛亮扇子狂摇,不回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