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就差钱(1 / 2)

伊籍接手主簿工作后,立刻盘点了一番。

情况很糟。

粮仓里倒是还有够大家吃一年的粮食,但钱库里只看到结网的蜘蛛。

关羽不可能中饱私囊,所以刘备是真的没钱。

经过调查,伊籍得知刘备的收入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新野县的赋税,一个是士兵屯田的收成。

新野县是农业县,百姓上缴的都是粮食,而屯田收获的也是粮食,所以刘备不缺粮。

但新野县几乎没有工业和商业,只能靠收缴往来客商的过路费,得到一点点钱。

由于往来的客商不多,所以收上来的钱也少得可怜。

而刘备的开销,主要就是军费和官僚的俸禄。

其中为2000个士兵购置武器装备和衣物,单笔开销最大。

伊籍查了一下:

一把军刀要800钱,一面盾牌800钱,装备800个刀盾兵,花了128万钱。

长枪一把500钱,装备1200个长枪兵,花了60万钱。

皮甲加上麻布军服,一个士兵需要3400钱,2000个士兵花了680万钱。

总共花了868万钱。

这些花销是一次性的,不打仗,武器装备损耗不大,不用补充。

但官僚的俸禄和养兵的开销,就是连续支出了。

伊籍估算了一下,刘备手下的官僚,一年的俸禄加起来有500万钱。

而养一个士兵,吃喝开销加起来,一年要8000钱。

好在吃的都是自己屯田种的粮食,可以刨去吃喝的费用。

这样算下来,养2000个士兵,一年也要开销500万钱。

养将加养兵,一年就是1000万钱。

刘备没有那么多钱,他只能卖粮食。

但是荆州连年丰收,粮食价格很低,一石米平常200钱,现在只能卖出100钱,血亏。

因此,刘备能不卖粮就不卖,直到实在需要花钱了,再算准了卖粮。

所以,刘备的钱库一直都是空空的。

这种量入为出的做法,限定了刘备当前兵力只能维持在2000人。

伊籍是知道演义的,他知道等刘表快死的时候,曹操就会带着几十万大军南下。

到时候刘备的2000个士兵,真的不够看。

这样可不行,伊籍想,必须想办法扩充刘备的实力。

作为穿越者,伊籍首先想到利用科技。

不过,科技需要转化为产业,实现量产,才能获得回报。

但新野县不安全,它没有战略纵深,曹操一来,整个县都是前线。

很可能辛辛苦苦搞起来的产业,还没收回成本,就要一把火烧光。

所以,当前没办法走科技路线。

至少也要等刘备占据了荆州,有地有人有资源了,才能进行。

伊籍把思维发散开去。

他把刘备集团想像成一家创业公司。

这个公司有一个好的董事长,团结了一群实力强劲的中坚力量,大伙儿心很齐。

但是公司规模很小,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挑战。

有点儿马老板创业初期的样子。

现在,刘备创业公司得到了一个很牛的首席财务官,也就是穿越者伊籍。

而伊籍要做的,就是给这家创业公司引来一笔投资,把公司规模做大。

做大后的公司将面临更大的行政压力,需要引进一个很牛逼的CEO。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