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农师102(1 / 2)

秦昊见荀彧上前,看他眉头微皱,想来是有要事商量。

心怀怒火的秦昊,需要舒缓,点了点头,选择倾听。

荀彧也很配合,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说了出来。

“军侯苦恼之事,并不是什么危急存亡大事。如今,天下不定,四方豪杰,卷兵而起,建功立业。人才固然难得,可招揽人才并非只有这一种方法。”

说完,荀彧的脸上没有一丝慌张,他虽能体会到秦昊的情绪,感同身受,但在自己眼里,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百家学子又如何?如今的选拔的方式,依旧是地方推荐的察举制。荀彧身为颍川贵族,本就站在高处,对于这些人的思想见识,清楚的很。

在专业才学这一方面,他们各有所长,无可替代。但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心高气傲的狂士,而真正能做到淡泊名利的又有几人?

天下纷乱,若黄巾军取胜,不光是汉家宗室,豪右高门会遭殃,属于地方精英的百家同样要被打击,谁也逃不脱不了。

即使百家暂时相助,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挺不了多久。

但百家上层弟子,大多数心高气傲,瞧不起黄巾军,不仅仅是因为对方泥腿子,更多的还在阶级层面,互为死敌。

这也间接导致了太平军内部,文书、幕僚、长史,以及一些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现在的黄巾军,成了谁都可以利用的棋子,各家掌门当然希望他多活些时间,各地豪强势力破敌建功。

起家一年多,实力越来越弱,如今成了张大饼,谁都想咬一口,募兵下放的那一刻,各家算盘就敲打个不停,摇旗呐喊,充当聚兵的借口,被野心家所用。

荀彧一方面劝导秦昊,不要在意,该来的一定会来,不属于你的永远也留不住。

自己荀氏一门虽不如袁家杨家,门生遍天下,但在颍川论他们家的影响力,绝对是位居前列。

言下之意也有些明显,拿不到就拿不到,你好好重用我,人才不需要你担心,我家给你推荐,颍川学院可就在自家的范围内。

自己的圈子里就有好几个名士,荀攸、陈群、辛毗、赵俨……

他们每个人都学了一身本事,与百家弟子的能力相差无几,都是好男儿,现在就缺一个机会展现。

秦昊对此,便提出疑问,虽说汉家察举名额太少,不能满足所有弟子,黄巾闾左跟汉家豪右,从身份上无法缓解。

但是秦昊还是希望荀彧,再给他想个主意,这些人才固然要招,但想争夺天下,复兴大秦,这点人怎么够?

“文若,如今我还没有立足之地,若前去招揽希望不大,不如想个长久点的办法。”秦昊回道

荀彧听后,愣了一下随后陷入沉思,心中念叨:“军侯的胃口居然这么大,想要高效且长久的办法吗?容我想想。”

有子房之才的荀彧,还没想出办法。在秦昊右侧的刘烨和石闵,抓住机会,献上了自己的锦囊妙计。

刘烨和石闵,在外面闲聊的时候,居然心有灵犀的聊到了告示上。

没办法,陈琳和祖君彦二人的文章,言辞犀利自不必说,虽不能提刀上马,但笔墨之中藏着百万雄兵。

两篇檄文,不光震动了两方军界,还打破了汉家文坛的平静。石闵身为统帅,看中了文章之中的号召力,而刘烨则是从文学方面分析。

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交谈甚欢。听到秦昊求教办法。

石刘两人合力献上一策,帮助秦昊。

两人的办法很简单,主公写一篇有内涵的文章,亮明身份,添加一些报酬,以招贤纳才为主旨。通过荀家在颍川的名声传播出去,到时候自会有人上门。

荀彧听后暗暗点头,这的确是个好方法,至于写作的人选,他已经想好了,立马推荐给秦昊当地名士钟繇。

此人出身名门,字元常,生于桓帝元嘉元年(151)常读荀孟之书。因为名气太大,还被举过孝廉,当过尚书郎、黄门郎……

他的书法,已能跟敦煌的张芝齐名,当今文坛,唯有蔡邕能够胜过他,时常磨砺自己,酷暑寒冬也不曾懈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