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仁恕86(1 / 2)

六月初一。

日食。

大庆殿。

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纹大衮服的赵祯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拜。

朝参结束,廷议开始。

权御史中丞范讽手持笏板,出班奏请:“陛下,天生异象,必有灾秧,臣请陛下循旧例,行仁恕之事,大赦天下,为国祈福。”

范讽说完,跪在地上,丹陛之下的官员跟着跪了一大片,只有一小部分官员没有跪,手持笏板,作壁上观。

赵祯心中思量:“天生异象,必有灾殃?真是迷信,大赦天下能让国家太平?把那些大奸大恶之人放出去,天下只会更混乱吧!”

赵祯双手交叉,掩在袖中,两根拇指轻轻点着,他在思考此事应当如何抉择。

大赦天下是施恩有罪者的手段。

惩奸除恶是保护受害者的手段。

这两类群体究竟谁更重要,每个人心中都有度量。

所谓:浪子回头千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似乎一个人只要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立刻抵消掉其所犯下的所有罪过,世人就该原谅他。

但这真的合理吗?

赵祯觉得不合理。

给犯了小错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一点无伤大雅,赵祯可以接受。

但给犯了死罪的人一个可以活命的机会,他大概率是不会改过自新的,他只会更隐蔽的犯罪。

甚至他会觉得统治者软弱,他都犯了死罪了,竟然还可以大摇大摆的走出来,那是不是说明,从今以后,只要他作恶的时候小心点,别被人发现了,他就能一直逍遥快活下去?

以‘仁恕’之名,坏天下法度,让恶人猖狂,让好人垂泪。

这真的是‘仁恕’吗?

赵祯扪心自问,他做不到,如此‘仁恕’,他宁可不要。

掩在袖中的双手骤然握紧,赵祯开口问道:“审刑使何在?”

台下未跪者走出一人答道:“臣在。”张士逊手持笏板出班。

“朕命你详定在京死囚名册,凡经三次查补,仍判死刑者,录一份名单奏与朕知,限你三日内完成此事,可有困难?”

“臣遵旨,请陛下放心。”

赵祯点了点头,继续开口说道:“天生异象,按制是该大赦天下。”

“传诏天下各路州县,凡在狱囚徒,死刑以下,皆折杖,而后放归其家。凡已刺配厢军、配隶牢城者,听凭自愿,可洗去黥面,放归依亲。判处死刑,经三次复奏,仍未决者,尽皆押送京师,移交‘御史台狱’,另行裁决。”

“诸位平身。”赵祯开口,让台下跪着的一众官僚站起身来,而后继续问道:“诸位还有何事要奏?”

众人互相看看,都没什么特别紧要的事需要拿到大殿上来说。

小事上疏,大事廷议,若事无大小,都拿到廷议上说,那皇帝和一众大臣每天什么事都不用干了,就待在大殿听辩论吧。

至于何为大事,何为小事,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某县县令判案,判了个罚钱一贯,这就是小事。

还是这一县,县令判了個死刑,那就必须得上报大理寺复核,案子从地方报到京城,这就成了大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