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小朝会(1 / 2)

赵祯在间歇之余,跟杨知牧聊起了军务。

“杨帅,可知三衙现有多少禁军?”

三衙便是‘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的合称,也是宋朝最高管军机构,所辖皆为禁军。

“回官家,臣只知道殿前司的部分公事,其余两司的情况,臣不清楚。”

“无妨,把你知道的告诉朕就可。”

“是,殿前司所辖禁军共有十二厢,约三十万余。”

赵祯闻言,心中微微咋舌:“仅殿前一司就有三十万禁军,那另外两司加起来,怎么说也不会少于三十万,大宋光禁军就有至少六十万,这还不算地方的厢军、乡兵和蕃兵。”

赵祯继续问道:“殿前司的各级编制是怎么安排的?”

“回官家,殿前司之下可分为‘厢、军、营、都、队、押、伍’,伍有五人,设伍长一人领之;押有五伍,设押正一人领之;队有两押,设队正一人领之;都有两队,设都头、副都头各一人共领之;营有五都,设营头、副营头各一人共领之;军有五营,设军头、副军头各一人共领之;厢有十军,设厢主、副厢主各一人共领之。”

“臣的差遣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领厢主四人,副厢主四人,管领官兵十万余人。”

赵祯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我朝养一名禁军,每岁大概要花多少钱?”

杨知牧愣了一下,似乎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绞尽脑汁的计算道:“一名禁军包括每月军饷、春冬衣、绢、棉、酱菜钱、军粮费、节假日补贴等等,每岁平均约……约50贯(1贯=1000文)。”他说了一个稍大的值。

赵祯在心里估算了一下:“一个人50贯,60万人就是3000万贯,这还只是禁军,若算上厢军,姑且算为占禁军军费的三分之一,每年也要花费1000万贯,如此,每年光养兵就要花掉4000万贯,朝廷一年的税收能有多少?”

赵祯张口想问问杨知牧去岁的税收,但话到嘴边又止住了,心道:“他又不是专管财经的三司使,术业有专攻,还是不要强人所难了。”

两刻(30分钟)的晨起锻炼很快结束,杨知牧身为皇帝的教头,特赐可享宫中美食,赵祯叫来小黄门,领着他去用膳,杨知牧谢恩告退。

赵祯也打算吃点东西,然后跟宰辅大臣们商讨政务。

真是美好的一天啊!

……

庄严肃穆的垂拱殿中,赵祯坐在主位,面前是九位与皇帝坐而论道的两府重臣。

左手边是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参知政事夏竦、参知政事钱惟演、参知政事陈尧佐、参知政事晏殊。

右手边是以枢密使张耆为首的,枢密副使杨崇勋、枢密副使范雍、枢密副使赵稹。

一共九人,赵祯对这些人的印象并不深刻,除了吕夷简、晏殊之外,其他人的名气都不大,或者说,名气还没有大到能让后世的赵祯也有印象的程度。

两府重臣御前议事称为小朝会,议题只有一个,选派巡视受灾州县的官员。

这可是个名利双收的差事,中原大地哪一年没点天灾人祸,无非是大灾小灾罢了,朝廷对此已有成熟的应对方式,照本宣科也能捞到政绩,因此各方都想争取巡察使的人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