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未雨绸缪102(1 / 2)

赵祯微微侧目,心中想道:“差点错怪吕夷简了,原来他是这么想的。不对,遣使臣讨说法…这老倌又想下套坑人。”

李谘见二位阁老意见相左,连忙出言道:“官家,臣以为与党项一战在所难免,是否在此时开战,全凭官家圣裁。臣有一策,或可削弱党项。”

赵祯闻言,眼神一亮,心道:“这李谘总能想出一些……另辟蹊径的点子。”

“李阁老请讲。”

李谘拱手道:“党项境内多沙漠,粮食产量稀少,其境内百姓全靠与我朝通商,以青白盐换取粮食方能维持生活。”

“如今党项从商队入手,欺辱我朝百姓,官家也可从此处入手,以‘为商女讨回公道’为名,关闭榷场,封禁边贸,在党项元昊交出凶手之前,不许一粒米、一根线流入党项。”

赵祯问道:“朕可以下令禁止边境通商,但李阁老应该清楚,禁令时间越长,边境百姓的生活就会越艰难,到时必会有商人趁机抬高物价,甚至垄断走私,此非长久之法。”

李谘笑道:“所以官家下令关闭榷场后,可再下一令:凡私自出境与党项交易者,以通敌叛国论处,其商队与货物均不受朝廷庇护。”

“此令下达后,官家再密令党项暗谍,让其伪装成出高价收买物资的‘党项人’,引诱‘走私者’铤而走险。”

“一旦国内的走私者上钩,暗谍就可设法将该商队处置,而留下货物自用,只要定期更换伪装者即可。”

“如此设法,就算无法根绝走私,至少可以破坏双边交易之人的信任,提高走私代价,进一步削弱党项的整体实力。”

“只要边军能抵住元昊的前三次反扑,不出十年,党项必亡。”

赵祯感觉这个策略并不好,但他也说不上哪里不好。

张耆问道:“李阁老是觉得,仅靠封锁边贸,就能灭亡党项?”

“李阁老可知,党项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军队?其首领元昊又是何等人物?”

李谘直白的说道:“张阁老问的这些我不知,我只是尽我所能给官家献策罢了,用与不用全在官家。”

张耆张了张嘴又闭上,气的闭眼调息。

吕夷简出言道:“官家,臣觉得,李阁老所献之法有可取之处。”

“元昊不用我朝‘明道’年号,而改用‘显道’,可见早已有独立之心。”

“若此举还算试探,那么随后下达的‘秃发令’,便是明火执仗的与我朝决裂。”

“如今其放任麾下将士剽掠我朝百姓,正是我朝最好的出手时机。”

“程琳到达西北后,治军举措还算严明,便是主动出击不足,镇守防御应是有余,官家可调遣禁军将帅前往西北,配合程琳剿抚党项。”

“同时派遣使臣问责元昊,若元昊不臣,我朝便一举出兵,若元昊臣服,此举仍可打击其威信,使其麾下动摇,我朝再借机招抚,步步蚕食,不出数年,党项必分崩离析。”

赵祯想了想,开口道:“依吕阁老所言,应派何人出使党项?范仲淹如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