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落地人家有笑声89(2 / 2)

此刻的王成效正在与沈玉飞一起商量着怎么安置大量难民的事情,目前海州的人口已基本饱和,后续来的人员就得想办法安排到台湾去,但这除了海路的安全外,还牵涉到大量物资与管理人员,但海州经营日短,还没有培养出那么多的人才,黄草坝那边的人也不可能抽调太多,两人只能协商着从现有人员中置换出一拨人去台湾,不过很大一部分人已经习惯于现在的生活,不愿意奔波到遥远的海岛,即使开出的工资高出一倍,报名的人也少得可怜。沈玉飞又不想强迫他们,事情只能僵持在那里,其实两人争执的重点还在于以哪里为主要基地的事情,从疆域和富饶程度看,台湾都要远远大于海州,但毕竟现在还属于蛮荒之地,开发出来需要大量的精力和人力,而海州目前的地理环境其实是优于台湾的,因为背靠着大明最富饶的地方,其消费市场远不是别的地方可比。

海州目前的吸金能力甚至已经超过了黄草坝,随着各主要城市商场的陆续开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换来了大量的银子,这些银子又通过铸币局变成了银币,目前在江南市场使用海州的银、铜币已经成为了主流,这让华夏银行的储备金大量增加,而随着徐应兰雄心勃勃的在各主要城市开设了分行后,吸储能力也正处于一个快速拉升的时期,特别是卢艳芳抵达之后,两个女人制订了好些计划,进行了几次宣传活动,使得华夏银行的资金量快速增长。

信王在海州已经呆了有半个多月,每天在工厂、田间考察,惊叹于海州的富足,而在了解了这一切都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的成绩之后,更让他感觉不可思议,特别是在田里询问得知这里的高产作物之后,也兴起了不小的兴趣,原本计划到江南去看看的计划也是一拖再拖。

卢艳芳乐得天天跟徐应兰和沈玉飞呆在一块,毕竟跟像信王这样的小闷葫芦在一起并不是什么开心的事。听到王成效与沈玉飞在谈台湾的事情,卢艳芳也羡慕得很,后世一直没去过台湾,对于宝岛的向往大概也是刻在每一个女生的心里。不过这次应该没有机会了,还得陪信王完成整个行程。

听到两人谈起了荷兰人的事情,卢艳芳非常感兴趣,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不过王成效的回答却让他特别失望,现在的白人既没有后世那样高大英俊,也没有后世那样风度翩翩,而是一群穿着邋遢的矮个子,浑身都臭哄哄的。看着芳芳失望的眼神,王成效安慰道:“也可能是碰到的都是海员的关系,或许他们的贵族要好一点。”

沈玉飞却说道:“那也不然,后世国人的身高也是在经济发展后得到了迅猛提升,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人均身高提升了近十厘米,据说在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也是人均身高大提升的时候,我们汉人的身高据说在汉唐的时候是世界上最高的,就是因为经济发达人民富足。欧洲人也是在经济上先我们一步才有身高的快速提升,不足为奇。你们注意没有,这个时代也是一些世家子弟其实并不矮,因为他们都是衣食无忧且都是互相联姻,肯定比营养不均衡的贫民子弟要高得多。”

“那倒是,这个时代的贫富差距至少跟后世差不多,不过社会财富和生产力却远远不及,后世即使是最贫穷的人至少也能吃饱饭,而这个时代的穷人则有饿死之虞,其贫穷也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们只能保证我们治下的人至少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两位哥哥还得努力呀!”卢艳芳说道。

“不患贫而患不安,明末是天下动荡的时刻,其实很多百姓勉强也能过活,但乱起之后把生产资料都破坏了,才导致天下民不聊生,所以护卫一地平安才是最关键的。就象辽民,虽然贫苦也能过活,但建奴来抢劫一次后即使幸存的人也活不下去了,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脆弱的生态体系不足以支撑一家子有一点的意外?所以还是要增加军队的数量,加强保卫人民的能力。”王成效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了明末的一个生存体系。“对了,那个亡国之君在干什么?”

“他跟他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完全是一个愤青,又好面子,不过人倒是一个好人,不过好人可不能为君啊!他现在每天都去田间地头跟一些百姓聊天,倒是了解了不少民间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对他以后的皇帝生涯有没有什么帮助?”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王成效眉头一皱,旋即松了下来,能让卫兵放人进来的大概也就是“说到就到的曹操了”,果然,信王匆匆从门口转入,见到三人都在,大声说道:“正好,你们三个都在,沈卿,你们这稻种好,产量高,是不是能在别的地方也推广一下,这样百姓生活无忧,也能让皇兄轻松一些,你不知道,皇兄一直在为钱粮烦恼着呢,每次跟我在一起都要跟我说没有钱粮这皇帝也不好当。”

沈玉飞说道:“信王殿下,这还真不好强推,江北原本也很少种水稻,一般百姓都没有种水稻的经验,这需要大量的农技人才去指导,可是目前这样的人才还是偏少了点。二是要种好这种水稻需要化肥才能保证产量,而现在的化肥产量只能满足海州的使用,即使化肥产量足够,一般的农民也不愿投入,种一季需要过去一年的收入来购买化肥。三是我觉得要让百姓吃饱肚子,推广土豆和红薯可能更加合适,因为这两种作物对田地的要求没有主粮那么高,而且产量很高,官府适当推广后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我现在跟宋知府商讨由我们免费提供种子在整个淮安府推广。”

“哦,那为何不在全大明推广?宋知府怎么说?”

“宋知府倒是很有兴趣,不过推广的方式还要待我过两天去述职的时候再商量。不过今年已经晚了,真正要推广也是明年的事了。”

“下次去淮安的时候我也去,据说淮安富裕,我也想去见识一下。”

沈玉飞点点头答应下来,不过他去淮安还得等王成效走了之后。王成效这次从黄草坝军工总厂准备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还从台湾调来了两千老兵准备北上,配合袁可立对辽南、辽东发动的攻势,准备在此次行动中控制辽南地区,把建奴赶出辽南,使自己这个辽南参将名副其实。

由于辽南地域广阔,王成效所带的兵力太少,所以海州兵工厂生产的大量冷兵器及天启一式也会带往辽南,准备卖给登莱军和东江军,本次趁着封海之前要把过冬物资和兵器运往辽南,船队庞大,需要沈玉飞亲自组织协调,一时半会却是走不开。

信王答应了下来,自带着王承恩回到了宾馆。这几天信王在民间走访了很多基层的民众,有农民有工人也有士绅人家,也见了很多刚刚来到海州的难民,新来的难民在这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衣食无忧,很多难民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难民中有些工匠已被华夏公司聘用成为了工人,并落户在海州。一些农民也被分到华夏农场进行工作。

信王对剩下的一些人的去向很是好奇,据说他们可能会被送往南方的一个大岛上,到了那里会给他们每个人分配3亩地,不用纳税,而且听那些宣传的人说,那里一年可以产两季稻谷,一亩的年产量能达到20石,第一年的稻种和化肥由华夏公司提供,而且华夏公司会以4钱每石的价格回购,按宣传员的说法,一个四口之家每年仅仅种田的净收入可以达到80两,只要肯干活,两年就能发家了。

其实信王对百姓一年的收入并没有什么概念,不过他知道这么多粮食那百姓肯定是不会挨饿了,这让一路来看到过太多百姓惨象的他很是欣慰,虽然有时候对华夏公司为何在海外有这么一个岛也觉得有点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