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辗转离家尽欢颜68(1 / 2)

杨老三最终还是没见到自己的二儿子,他在登记之后与小女儿一起跟在坐在马车上的母亲后面出了城,虽然心中很是忐忑,但终归是离开了地狱般的贵阳城,至少一家人还在一起有着活着的希望。

走到华夏军新建的粥棚,街坊们吃了一顿浓浓的地瓜粥后,继续向安顺前行。护送他们的是一个连队的华夏军,而走在他们前面的据说是刚刚俘虏的一队土兵,这些人都被一根长绳套着脖子,也是由一个连队的人看管着。

队伍走得不快,而马车带着老弱已经先行出发,方彥平打听的消息,马车要赶回安顺运送粮食。一路走来,不断见到往东的马车,据说都是往贵阳运送粮食的,而马车卸下粮食后会把贵阳的老弱捎回安顺,每隔二十里配了一个粥棚,当杨老三他们走累了的时候供他们暂歇、吃饭,晚上,一行人就在野地里过夜,如此行得三日来到了安顺与平坝卫的交界处,这里已经整出了一块大空地,空地上摆了一张张的桌子,上面贴着一张张横幅。

很多街坊不识字,问方彥平怎么回事。方彥平看了看,只见横幅上写着各家公司的名字,有钢铁厂、制药厂、毛纺厂、水泥厂、建筑公司等,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这时一个拿着个大喇叭的年轻人走到人群面前,拿起大喇叭大声说道:“乡亲们,欢迎你们来到安顺,大家看到那边的招工处没有?那是华夏公司下属的各家企业在招工,大家可以去试试,只要肯干活都能找到工作,有一份收入。男的可以去钢铁厂、水泥厂、兵器总公司、建筑公司、造纸厂、矿业公司、商业公司,女的可以去制药厂、毛纺厂、纺织厂、印刷厂、保洁公司等,不限男女都可以去农业公司,只要年龄在16岁以上、55岁以下的都可以去试试,一人工作养活全家!”

那年轻人稀里哗啦说了一大通,众人半懂半不懂,这时一个老人走上前去问道:“那象我今年58岁,内子57岁,孙子十五岁,孙女十一岁,就没办法去做工了吗?”杨老三一看,这老人姓佟名佳桂,原本是在贵阳开着一家银器店,平时倒也衣食无忧,不过乱起后店里都让官兵抢光了,全家已身无分文,儿子媳妇还被扣在了贵阳,想是很担心能不能养活全家。

那年轻人说道:“除非有特殊技能,原则上是不招的,不过老人家也不必担心饿肚子,我们那里规定,5-7岁的小孩子进幼儿园、8-12岁进小学,这都是可以免费在学校里吃饭的,而且还提供衣物。13-15岁需要进护卫队服役,当然不是免费的,前四个月有一两每月的饷银,而且他的食宿是全免费的,也就是说,你们两个老人你孙子的饷银就可以养活了,完全不用担心。”

佟佳桂一听,放下心来。这时先期抵达的老弱们也走了过来,一阵呼爹喊娘后,家人们都聚在了一起。杨老三带着母亲和小女儿向钢铁厂的招工点走去。

坐在招工点的是两个年轻人,见到杨老三三人走来,还带点羞涩的神情,赶紧起身招呼道:“这位乡亲是想到我们钢铁厂吗?请问你有什么特长吗?”

杨老三说道:“小人原本就是个铁匠,不知道这招工是个什么章程?”一个年轻人说道:“那太好了,有经验的铁匠我们厂里很需要。我们的待遇是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间一两半的月薪,试用期结束后定级,最低也有二两的月薪。如果你曾经打制过兵器,也可以去旁边的兵器总公司去试试,如果你会造车什么的,可以去车辆总厂试试,那边的工资要稍为高点。”

由于钢铁厂目前主要是生产一些生活生产用品,技术含量并不高,而兵器总公司跟车辆总厂的技术含量更高,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而铁匠是这两家单位最主要的工种之一,所以为了保证才有所用,招工前就开会安排要尽量把技术人才往那两家单位引。

杨老三在威清卫时是专门制作火铳的,听这两人介绍之后,果然走到旁边的兵器总公司招工点询问,果然旁边的兵器总公司开出了试用期2两一月,定级后最低三两的月薪,在询问了杨老三基本情况后,当场拿出合同让杨老三签字。

杨老三不识字,有点茫然失措,看到方彥平在不远处,拿着合同去请教了方彥平。方彥平仔细看了看合同,一条条给杨老三讲解了其中的条款,合同是典型华夏公司风格,一条条规定得很详细,与以前方彥平见过的合同基本一样,不过作为一个一级涉密单位,增加了几条保密条款,规定杨老三必需对工作内容保密,如有泄密则会有一份超大的经济处罚。

杨老三想了想,自己年纪也大了,这么好的条件也不容易找了,至于保密,这本就是匠人应该做的事情,对这几条也没什么异议。当下在合同上画了押按了手印。见到杨老三签了合同,兵器总公司的工作人员笑逐颜开,把一块兵器总公司印记的铁牌和一张纸给了杨老三,一个工作人员还把杨老三带到停着一排车的地方,让他们上了车,把那张纸给了车夫。

车上只有他们一家三口,显然还要等人,那车夫跟杨老三聊了起来,很快杨老三就知道了车夫叫吕勇俊,原本是黄草坝营的一个脚夫,不过自从马车兴起之后,脚夫的生意却是不好做了,在毛总的建议下,他跟他侄子贷款买了十辆马车成立了一个出租车公司,大部分是给华夏公司拉货,原本是往云南安宁跑的,最近给调过来往这边运粮,空车运人回去,这样来回一趟十天能赚个一两,当然他自己驾的这辆马车省了工资,能赚个二两。

杨老三算了一下,大吃一惊,不禁说道:“那你不是一个月能赚个30多两?”吕勇俊笑眯眯的说道:“平时没那么多的,也就是最近到这里开的价钱多点。平时也就赚个20来两吧,再加上还要交增值税,我们叔侄平分,每人能到手的也就七八两,不象你有手艺,如果干得好,在兵器总公司可以拿十两一个月呢,不象我们风餐露宿的,十天半个月才能着家,你们可是天天可以回家的。”

杨老三不相信的说道:“吕兄说笑了,一个做工的哪能拿那么多钱,就是我以前在贵阳开的那铁铺,我们一家三口忙活一年也存不下十两银子。”

吕勇俊鄙夷的看了杨老三一眼:“老杨你还真别不相信,就你们兵器总公司的老金,那天坐我的车就跟我说他一年收入接近两百两,你们是技术人才知道不?都是有专才的,公司宝贝着呢。”

杨老三愣在了那里,这时他小女儿玉琴怯怯的问道:“爹,那是不是以后都能吃饱饭了?”杨老三还没回答,吕勇俊就在旁边说道:“小姑娘,不光是能吃饱饭,那生活......跟你说也说不清楚,反正是你想像不到的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