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涅槃尚需众心齐60(1 / 2)

当第二天众人来到黄草坝中心小学的时候,又一次集体惊呆了。不管是三层楼高的教学楼、整洁干净的宿舍、能同时容纳2000多人一起吃饭的食堂、宽大平整的操场,还是新颖的教学用具、教学方法,都让众人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刚到的时候正好是做早操的时候,目前就读的约4000多人聚集在操场上一起做早操,真的是让人特别的震憾。

陪同的刘媛介绍了黄草坝教育情况,小学只不过是认识字、会简单的算术,规划建立的中学会增加科学的内容,再后面就是大学,大学里会让人搞各种研究。不过现在中学正在建设中,预计下半年第一批小毕业生会上中学,而大学目前只是建了几个研究院,一个是农学研究院,一个是机械研究院,还有一个是化工研究院,当然还有一个保密的武器研究院就没有对众人说。

下午众人参观了农学研究院,农学研究院就在董谷后坝上,研究院副院长陆阿水陪同考察了整个水稻试验田,只见试验田里有的水稻刚开始种,有的已经长成半截高了,宋应星奇怪的问道:“为什么这些水稻种的时间不一致?”陆阿水回答道:“这主要是试验最理想的种植时间,通过时间与产量的关系确定最佳种植时间,宋先生请看,其实同时种的稻种也是不一样的,有江浙一带的、有两广一带的、有四川一带的,还有占城稻,也有一部分野稻种,这些稻子都要进行杂交,试着培育出最好的稻种。目前已经稳定的第一代杂交稻已经在黄草坝推广了,去年的试验田产量是每亩8石,当然大面积播种的话产量会有所降低,不过6石应该是有保证的。还有一些是采用不同化肥用量的,以确定最佳的化肥用量。我们的目标是在十年内把水稻大面积播种的产量提高到十到十五石每亩。”

宋应星惊诧得嘴巴张成了一个大o型,自家也有二十来亩水田,亩产量也就在3石出头,这还是自己借鉴了古书里的一些种植经验,自家那边的农田基本上的亩产都不到3石,如果能提高到十石每亩,那自家的水田每年可以收200石,按市价也值80两银子了,如果按家中的人口,二亩地基本就可以供全家人吃饱了。

其他几个人也都算是耕读世家,对水稻产量的提高也是异常热心,纷纷询问是否能帮他们家也提高产量。陆阿水求救似的看向李国庆,李国庆笑眯眯的说道:“各位,提高产量的两条关键因素,一是稻种二是化肥,在商言商,各位家中想种都没有问题,但稻种大概折合银钱大概是每亩半两,化肥要每亩1两,而且这还是出厂价。还有第一年肯定要有技术员上门指导,技术员的工资是每月2两,一个种植周期大概就需要十两,如果是种10亩地,我们可以保证每亩8石,按现价可以收入40两,减去成本后,毛利也就是15两,当然如果是种100亩,那收入就是400两,减去成本后毛利是240两,当然如果再多一点有1000亩,那毛利就可以达到2490两。当然这没算运输成本,因为距离远近成本也不同。大家要先算算划不划算再说。”

一听到这个众人就焉了,确实如果地多、距离又近的话,那肯定是划算的,如果距离远那可能运输成本就是天价了。不过李国庆接着笑眯眯的说道;“不过我们这里新研究出两种粮食,可以种植在旱地里,管理得好的话可以亩产达到20石到30石,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兴趣?”

众人当然兴趣盎然,随李国庆走到一个试验田间,李国庆指着两块试验田里种植的粮食,说道:“这两种粮食一种叫土豆,一种叫红薯,可以栽种在旱地,经过我们的栽培,目前的试验田亩产量土豆是20石,红薯是30石,目前也在大面积推广,如果顺利的话,估计产量不会低于15-20石。”

宋应星问道:“这东西是哪里传过来的?可以吃吗?”李国庆回答道:“是从东胜洲传过来的,目前福建那边有种植。中午我们就一起吃这两样东西做的大餐,哈哈,保证是各位从没吃过的美食。”

这时宋应星指着一片半人高的苗问道;“这是什么?”李国庆说道;“这叫玉米,也是从东胜洲传过来的,不过现在正在培育中,目前的产量不高,不过他们也耐旱,适宜种在旱地,我希望用个两三年的时间把玉米的产量提高到十石左右。”

众人大为感叹,如果都种这么高产的粮食,那各家都能发财了。宋应星问道:“不知去年黄草坝的粮食收获如何?”李国庆说道:“黄草坝一共有水田203100余亩,水稻收约90万石,亩产约为4石出头。春小麦收约40万石,亩产不到2石。今年准备在去年的基础上粮食翻两番,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会种植土豆和红薯。”其实,李国庆打了个埋伏,去年的粮食没有把罗平、卜容和捧鲊算上,没有种植新式作物的安隆等也没有算上,估计今年控制区内的粮食收成可以达到800万石,至少可以供养200万人.。虽然控制区内的农民都不用纳粮,但华夏公司通过工业用品的置换能把大部分农民手里的余粮换出来。

中午,众人就在农学研究院食堂品尝了土豆、红薯大餐,烤红薯、烤土豆、炸薯条、猪肉粉条等一样样的新奇的食物让大家赞不绝口,纷纷打定主意要引进这两种粮食。李国庆适时拿出几本小册子,一一发给大伙,小册子上详细说明了土豆和红薯的种植要点,其中还包括了农家肥的制作方法。并说明,如果纯用农家肥的话,产量只有施化肥的70~80%,至于种子可以免费提供。众人大喜,郑重的把小册子收起来。

下午,毛延庆和陈博赶了回来,李国庆把招待的任务交给了两人,两人带着众人去了黄草坝附近的工业区参观了羊毛纺织厂、车辆总厂、钢铁厂、制药厂、造纸厂、陶瓷厂等民生工厂,最后还去了商务印书馆,几人看了啧啧称奇,特别是印书馆现在正准备印刷的华夏时报,更让人很是好奇。

大明有邸报,但受众很小,基本是官员和一些士大夫才能看得到,一般的人员根本就看不到,所以对这一些新奇的报纸,众人都很感兴趣。报纸一共8版,第一、二版是时事要闻,第三版是华夏公司新闻,第四版民生速递,第五、六版是文学,第七版是法律法规,第八版是致富小知识。

几人各自拿了一张报纸看了起来,闵自寅关心的是时事要闻,宋应星则津津有味的看着致富小知识。而其他几人则看的是文学和法律法规。时事要闻第一版主要是邸报上的内容,也就是朝廷动向,不过路程遥远,这要闻相对比较滞后。第二版是云贵川的动态,特别是奢安叛乱的报导相对就比较详细。文学方面登的是今科状元文震孟的会试及殿试文章,还有一本连载小说,题目叫《射雕英雄传》。法律法规这一版主要登的是《车辆驶管理规定》和《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管理规定》,其中在《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管理规定》里面明确规定了凡华夏公司管理下的人员均需将8岁以上13岁以下的孩子送入小学完成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时间为三年,其后满13周岁的孩子可以出去工作也可以进入中学继续学习,而未满13周岁的孩子则需必须进入中学继续学习。违反此规定的人员将会受到取消免纳粮资格、劳役、直至有期徒刑的处罚。

而宋应星则仔细思考着致富小知识里面的两个致富方法,一是蚯蚓养鸡法,里面仔细介绍了如何养殖蚯蚓再利用蚯蚓喂鸡的方法。二是稻花鱼养殖法,介绍了如何在稻田里养殖稻花鱼。

而刚回到黄草坝的毛延庆则关注到了华夏公司新闻里的一则新闻,标题是《普安至盘江混凝土路全线贯通-连续抢工六十天,向一线建设者致敬》,文中详细描述了建筑公司的工人们如何克服疲劳,连续施工60天,终于把混凝土路修到盘江边云云。毛延庆微微一笑,心想看来王成效要东进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