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落后带来的优势67(2 / 2)

首先暴露的缺点就是无法保证兵源质量。军户必须出丁入营当兵,有这么一个人就好,至于适不适合入伍、体魄是否强健。并不在制度设计的考虑范围之内。或许是封建王朝总少不了“将军白发征夫泪”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现象,这一点被有意无意忽略掉了。

然后便是军户繁重的劳役。除了出丁入营作为正兵之外,有余丁要出余丁随正军入营佐助,是为辅兵。一下子去了一两个壮劳力,军户家庭本身繁重的劳作可想而知。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原本为了确保兵丁供应而制定的军户纳税和劳役制度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军户家庭比民户家庭要负担更重的劳役,这么一来军户家庭的日子肯定是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

第三便是社会地位的底下。因为当兵是应役,而且是应贱役,各级官吏都可以役使军丁,发展到后面,甚至连普通生员都能对军丁呼来喝去,当兵不再是战场杀敌为国效力,而是变成了某些特权阶层的奴仆。再加上婚嫁制度对军户的歧视以及科举等阶层跃升通道对军户的基本关闭,大明的军户已经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的问题了,而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快没有下一代的问题了。

所以到了大明中后期,军户制度下的卫所战斗力急剧衰退,在实际上基本已经变成了奴仆、佃农,将军上阵打仗也慢慢变得不再依靠军户组成的卫所兵,而是依靠自己养出来的家奴、亲兵这种“非正规武装力量”。后世戚继光能对倭寇打出压倒性的优势,旗下的戚家军主要的组成来源就是舍弃掉军户而使用从矿工等群体中招募的募兵兵源。

而为了能养得起这样的“非正规武装力量”,自然也就需要大量的银钱,所以带兵的将军就不得不欠饷、吃空饷、进一步压榨军户、劫掠、杀良、贪腐,也就造成了军中成片的腐败。

朱瞻圻明知道军户制度造成的后果,这会儿却基本上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如今的军户制度还算是运转良好,在朱元璋、朱棣这样的皇帝注视下,大明的将军们还暂时不敢露出贪婪的模样,文官和读书人还暂时不敢将军户当成贱役役使。既然问题还不严重,“得位不正”的朱棣基本上不会改变朱元璋的政策,以免在史书上留下不太光彩的一笔——哪怕这一笔利国利民,但却也是“不孝”。

针对整个大明的军户制度朱瞻圻没有办法立刻改变,但在云南这片土地上,事实却又稍有不同。

云南现如今汉人人口数量比不上土人。不光云南,贵州、广西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就是大明在这些地方的军户数量同样比较少——毕竟土人这会儿还归他们的部落土司管理,并不在大明户籍制度的管理之下。

朱瞻圻从来没有想到,比流官制度落后的土司制度竟然某一天能带来优势。

所以在汉王卫成军的时候,岷王朱楩和西平候沐晟,看着许许多多穿着奇装异服、口音怪异的土人带着憨厚的笑容出现在刚组建的、连队列都排不整齐的队伍中的时候,只能大张着嘴却不知道该说出什么话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