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行里的趣事37(1 / 2)

“前段时间有一位据说是教育局退休的老领导,他本人非常喜欢端砚,简直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一直想找一块极品的端砚。然而在行里转了很长时间,也没有选到心仪的砚台。但是很多行里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便有一家铺子的钱老板,关于铺子的名称我就不便说了。他主动的联系到这位老领导。说我最近收到了一块极品端砚,上面带十八颗活眼,您有空过来看一看。”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什么是“眼”。端砚上的石眼是端石中比较稀有的一个石品。就是在深色的石底上有绿色的圆点。看起来就像是眼睛一样,尤其是有些圆点中间还有一个深色的小点。就像是眼睛当中的黑眼仁一样,更为稀少。这种有黑眼仁的眼睛也叫活眼,没有黑眼仁的眼睛叫做死眼。就听这名称也能判断出来,活眼的价格更高。

“老领导一听非常高兴,立刻赶过来看。这块砚台从表面上看,的确是一块极品端砚,石质细腻光滑,颜色呈深灰蓝色。这是典型的老坑端石的颜色。上面的石品又很多,什么天青、火捺、鱼脑、金银线应有尽有,尤其是那十八颗活眼。分布在砚石的周围。非常的漂亮。这块端砚的大小尺寸也很合适,长宽属于那种黄金比例。几乎是没有什么缺点。”

夏欣点了点头说:“这样的砚台如果是真品的话,少说也得十几万。”

我点点头接着讲:“当时这位老领导看了以后非常喜欢。据说这块砚台当时钱老板要价是十八万。经过讨价还价,似乎是以十四万成交。这位老领导非常高兴地抱着砚台回家,到家后高兴得夜不能寐。每天抱着砚台反复欣赏,是百看不厌啊。突然有一天,老领导的诗兴大发,打算用这块砚台研墨,写一首诗。”

讲到这我喝了口茶,看到夏新和小玟都在认真听着。小玟还催促道:“快讲啊,贯童哥,后来呢?”

“老领导写完诗以后啊,自认为他的这几幅字写得非常成功,神采飞扬,这一定离不开这方稀有名砚的加持。然后准备把砚台里边的墨好好刷一下,清理干净收藏起来,结果这一刷就刷出事了。”

夏新和小玟都瞪大眼睛看着我。我告诉他们,老领导将砚台放在水里边泡边刷,刷完后发现砚上的十八颗眼怎么只剩下三颗了,居然被刷掉了十五颗。老领导认为是自己眼花没看清,拿出老花镜带上仔细观察,确实整个砚台上只剩下了三颗眼了。那十五颗眼都在水盆里飘着呢。原来这眼都是粘上去的。我说到这里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小玟和夏新也笑的直不起腰。

“十八颗眼刷掉了十五颗,这砚台的价值可就大打折扣了。”

夏新好奇地问:“后来这位老领导去找那个铺子的老板没?”

我回答说:“怎么可能不找?第二天一早,老领导就抱着砚台找到了钱老板。是大发雷霆啊。问怎么卖他假货?一个老坑端砚十八颗眼,刷一下能掉十五颗,这分明就是粘上去的。你这种商家太不诚实了,赶紧给我退货。而钱老板却面带难色,说老领导这事也不能怪我。当时您看清楚了,没有问题,您才交钱拿走的。现在您说砚台是假的,眼是贴上去的,我也不能认啊。我原本的砚台是高价收购的,现在已经如此,您让我退货,我也没办法。您也了解这古玩行,就凭自己的眼力,当时认为没有问题。就是没问题。价格讲好后,出了我的门,我就不负责任了。如果大家都来找后账,说我当时没看清要求退货,我们这个生意还怎么做啊?”

“古玩行不打假的规矩早就有,大家都是吃眼力饭。即便这块砚台有问题,也只能说是您当时没看清。实际上我并非故意,我给您介绍时并没有说保真啊。东西是您自己看的,价格也是您自己讲的,现在怎么能找我退呀?老领导听了这些话后,气的血压升高,差点没晕过去,但是又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哑巴吃黄连,自己认了。

抱着一块只有三颗眼的端砚又回去了。后来听说这位老领导大病一场,好悬没有驾鹤西游。”

小玟捂着肚子笑着说:“古玩行不打假,可也真挺坑人的。”

夏欣点头说:“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古玩行就是吃眼力饭,你眼力高,买的东西便宜,你就能赚到大钱,眼力差,买到东西贵了,赔了自己也得认。不然,你捡漏了咋不回去给人家再补点钱呢。如果这次没有张老板的指点,我可就亏大了。”

我笑着说道:“夏总太客气了。我们交往的时间并不长,你就能如此信任我,我也感到很意外呢。

那天拍卖以后,我心里一直很忐忑,担心你会埋怨我,没有让你得到这件好东西,这几天我也一直有点心神不安呢。”

夏新笑着说:“怎么会哪,实际我第一次在张老板的店里买了那几件小东西以后,我就觉得你这个人很实在而且诚实。你卖的东西也很不错。我也和行里的其他人聊过你,大家对你的口碑和你在文玩杂项还有古玉方面的鉴赏水平都非常认可。我为什么不相信你呢?”

夏新顿了顿接着说:“另外,张老板以后不要总是称呼夏总,这样显得太生分了。我和小玟的年龄也差不多。以后就直接叫我夏新好了。我也不管你叫张老板,就叫贯童,你看咋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