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圈套546(1 / 2)

  旨意已下,咸诚帝允了崔德良上疏提议的温明裳接手北境监军一事,朝中人人皆知至多月底这位天枢大臣便要再赴北地,但究竟是重用还是流放,尚且需要观望。

  天枢地位特殊,即便是和其中有些公务牵连的慕长卿都不好多见温明裳,更何况慕长临还是储君。若此时晋王有心再起波澜,这也是个很好的由头。

  但慕长珺此刻大抵是无暇分心他处,因为在慕长临来温宅前,他便去了长公主府。

  慕长临神色平静,他抬掌摸摸九思的脑袋,将晾凉了的茶水摆到女儿面前,不慌不忙道:“破局以此子,险之又险,此子确如眼下处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大人解局,艺高人胆大,若是换了旁人,怕是不敢轻易落此子。”

  “若有收效,那么一切便都值当。”温明裳挑眉,却随即坦诚摇头,“但此子非我一人所落。太子殿下于此陪臣待这一盏茶凉,除却看这一子春秋,不问些旁的吗?”

  半月前,赵君若亲手将那两张书写了涉事监生的纸页交到了东宫心腹的手上。玄卫隐藏在暗,还有其余人的耳目,温明裳可以确信从晋王到咸诚帝,都对此事心知肚明。

  之于天子,他并不在意温明裳在暗地里琢磨这些。咸诚帝清楚自己一手扶植的“孤臣”是个聪明人,天子疑窦已生,这样一个聪明人不会坐以待毙,除却维系天子本身,势必是要将目光投向争权的两个皇子的。

  储君虽立,但没走上那个位子,一切就都不作数。

  他要让不安分的棋子碰一次南墙,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依仗,如此才能乖乖听话,不要妄想多的,以免自寻死路。

  之于晋王和太子……那便是天枢偏移的信号了,谁能先开出更高的筹码,谁就能引动风向,为自己造势。

  慕长珺在温明裳这儿吃过亏,他不会贸然无名前来拜访,所以温明裳在让高忱月送名册时露了点痕迹给晋王府的眼线。若是能借此涤清朝政便是文治之功,若是不能也无妨,至少在慕长珺眼中,也是拿捏住了温明裳的把柄,何愁来日。

  这笔买卖稳赚不赔——只要他能说动长公主。

  而慕长临……

  九思鼓着腮帮子,就着茶水把掰下来的一小块凉糕吃了,她垂着脑袋,见到温明裳没有往下落子的意思,张口正想叫一句先生,便听见父亲淡然地开口。

  “不必问。”

  慕长临把余下的凉糕收到了一边,换给了九思一盘新的栗子酥,闲散得仿佛把此处单纯地当成了个吃茶的地儿。太子的眉眼很温和,他和长公主一母同胞,模样和脾性都有几分相似,但他没有姐姐的果决,有人借此,抨击储君过度的仁善重情就是软弱优柔。

  这是咸诚帝最不喜的地方,他在逼着慕长临变,不惜代价。

  可天家无父子,他没有自以为的那么了解这个儿子。

  慕长临的确仁善慈悲,但让慕奚最后选他而不是慕长卿的一大原因,是她清楚自己一手教导的这个弟弟最懂得何谓兼听则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