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曦光463(1 / 2)

  慕长卿一夜没睡, 她身边没有自己府上的人,羽林为她撑伞, 每个人面上都稍显疲态。今日的朝会该做了廷议, 专门为的就是这场手足之争,丹樨下人影零零星星, 但来的都是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员。

  “殿下。”憋了一夜的羽林终于能改口,“去城南的快到了, 要再等等进去吗?”

  “不必。”慕长卿摇头盘着珠串, 隔着老远看见了丹樨前静立的沈宁舟,“等人到了通传一声带进来就成。”

  沈宁舟面上没什么表情, 她肩头被春雨润湿, 脸色看着比慕长卿这个娇惯养大的王爷还差。两个人简单打了照面, 都没有虚与委蛇的打算。

  慕长卿越过她向殿门走,头顶的绸伞被收了起来, 她垂着眼帘, 在将将迈上最后一节玉阶前听见身后隐隐约约的说话声。她心念微动, 侧身向后投下了一抹目光, 恰好迎上慕奚仰头的视线。

  周遭的人也跟着一并仰头。

  慕奚唇边挂着浅淡的笑意。

  慕长卿拱手向着这个方向敷衍地作了一揖, 没敢多看。后半夜的那一幕幕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让她在某一瞬觉得惊惧又十分庆幸。

  只可惜殿中久候的天子没有让她过多回忆的耐心。

  她到的时候已不早,殿中围着人,赵婧疏立于其下刚将天枢查到的证物悉数呈上, 大理寺的寺卿在公事上毫无偏颇, 冷静得近乎不近人情。

  “天枢属臣明棬在此事上仅有筛查不全之过, 北疆往来书信与驿站记载足可证明,她与此案毫无关系,至于过失,臣以为递于齐王殿下手中,也算万幸,可从轻处置。”赵婧疏道,“笔迹出自茨州督粮道季濯缨,在任五年,考评皆优,臣调过此人的一干纪要,并无实证可以证明齐王拿到的书信确为其所书,除非……能找到其余的书信往来。”

  “春耕后各州督粮道要返京述职,茨州距京城不远,前日驿马来信言其已过州郡线,臣已快马命人出京,想来应是要到了。”

  话到此便断了堂前有一刹的寂静,紧接着在场的数道目光便都指向了刚走进来的慕长卿。

  咸诚帝大手扣于案前,他没急着让慕长卿回禀结果,而是昂首问赵婧疏:“朕记得季濯缨这个名字,若是没记错,西州的都统季善行是她族兄吧?”

  “是。”赵婧疏点头,“此二人少时在京为贡生,是元兴五年的举子,入翰林三载后调任地方州郡。此外……”她话音微顿,即便不曾抬头也知道天子的目光而今犹如实质般压在她肩头。

  殿上朝臣心思各异,却也在猜她会不会道出那个名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