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暗涌(1 / 2)

  温明裳适才被他一句话惹起的心虚顿时被抛在了脑后,她抿起唇,低头道:“是,我确实不明白。”

  “羽林郎,是让靖安世子留在京城的由头。北境如今有他亲姐一人足矣,无需他一个不过十四的少年郎奔赴沙场,更何况这两年尚算安稳。”他指腹刮撩过上好的青瓷盏,“至于今日……我本无意让他去,最初托的人,是你师兄。”

  是了……这才是合理的。她眼睫轻颤,须臾间便将这些话在腹中嚼了个透彻。姚言成出身泉通姚氏,又是内阁重臣,他虽年轻,但柳文昌也得给几分面子。而如今换了洛清泽,那就不是给面子的问题了。

  而是一贯不理朝堂之争的洛氏为什么会替崔德良办这份差,纵然它看起来无关紧要。

  人情比什么都难还,因它不可估量。

  “那这位世子,是为何要来趟这趟浑水?”

  崔德良直接道:“因为你。”

  “……什么?”温明裳愣了一下,有些不知所云地抬手指了指自己,“因为我?”她一个无爵无职的庶女,这几年还不在长安,哪来的机会得人青眼?

  “因为你的那篇策论。”

  温明裳把手放下来,低眸想了想反应过来他指的是什么。

  是两年前的士子清谈。

  崔德良将所拟的论题写下来寄了一张信笺去济州,山长用这封信的题出了一份策论给她,道是北林的临时教考,她当时还没想到是京城清谈的缘故,老老实实地答了。而后半年,她才从震怒的柳卫那里得知了这件事,这才明白过来为何山长还非要她将名姓一道写了上去。

  总之是出了一场意外的风头,虽然结果并不坏。

  “世子读过那篇策论?”

  “不是他。”崔德良难得有些意味深长地盯了她一会儿,“是洛清河。”

  这回温明裳是彻底怔住了。

  “所以是……”

  “世子说,因着家姐欣赏那篇策论之故,他也不吝帮个小忙,也当做是替他阿姐瞧瞧是什么人能写出那样的文章来。”崔德良抬手点了一下她的发顶,“不过你倒是不必过于紧张,不论这是否是托词,于你和你母亲而言,都不是什么坏事。”

  “到底是洛家的人,即便洛清泽这个小世子眼下无半点军功傍身,但这个洛字,在天下人眼中自有它的分量。若是你爹有心记得,或许也能让他对内宅之争,对你母亲的处境上点心。”

  这话说得不错,温明裳并不觉得自己那篇文章可以当真让洛清河记在了心底,毕竟天底下妙笔者多不胜数,清谈终归是清谈。但若此事有利于内宅争斗,她倒也可以松口气不去担心过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