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生意人躯壳里的自然主义灵魂(1 / 2)

  张昕知道他说的是实话,本该如此,生意就是在商言商,上来就谈交情就太幼稚,她也没抱人情搞定的希望。“卡梵立项到项目管理严格,这也是您能做大的原因。您在这个行业真是老前辈了。”她说。

  陈春榆笑,开始扯别的:“你叫我前辈,那你是晚辈。小池的老公叫我大哥,我好奇你怎么和小池论关系?”

  “从今天开始,她也是我前辈了。”张昕接住了话。

  “不枉她在我面前夸你。”陈春榆也拿起了冷萃喝了一口,“谈了别家吗?”

  “您是第一家。”张昕想着和陈春榆再绕个弯,却听到有人敲门进来,是那位唐女士,她说等下司机会等在楼下。

  陈春榆说了声“知道了”,等唐女士出去后他才说:“我下午的飞机,接着会有好几天的出差……”

  张昕觉得需要抓紧时间了,今天最好能获得些成果,便坦言道:“我这次来,除了为我们的失误道歉,也想来争取卡梵和您,为新购物中心引流有品味的客户群体,我们希望和您合作,暂时没有考虑别的品牌商。”

  或许这句话说得商业又套路,陈春榆反问道:“有品味的客户群,你在我们书店坐过吗?买过什么书?有什么感觉?”

  “我买过,但没坐过。”张昕实话实说。

  陈春榆又问她在哪里,书名叫什么。他不是容易打发的人。

  “《West with the Night》,在本市的机场书店,很多年前了。”张昕说。

  “那你试了我们店里的咖啡吗?机场店一直有。”

  “没有。抱歉陈总。”张昕不介意适度吐露过往,这也是她谈判中的偶尔会使用的小花样,“ 那时候我比现在穷一些。如果只有买一本书或者一杯咖啡的预算,我会选一本书,然后坐在附近闻着咖啡看书……”

  没想到陈春榆也有些感慨:“我创业的时候也做过这样的事,穷到在我朋友的客厅打地铺,老聂知道,但我还是坚持做书店……不过那时候穷归穷,我就能闻得出咖啡的好坏,你怎么样?”

  “咖啡豆和那时不一样吧?”张昕抬了抬杯子。

  “闻出来了?”陈春榆有点高兴。

  张昕在星巴克打过工,但多年的记忆不会保留,也没到能闻出细微差别的程度,只是靠逻辑在赌。

  “现在的更好一些。”

  陈春榆骄傲起来:“书店有起色后,我开始做我们的咖啡,为了保证进货的质量,我三年前在普洱承包了一个咖啡园,希望能做到顾客能冲着咖啡进书店,就像为看电影进你们购物中心。”

  听说了他买咖啡园后,张昕就查过云南的咖啡。

  “云南小粒咖啡味道纯净但不够丰富,但做冷萃却极好。每家店容易按照标准执行,辨识度也很高。如果书店在购物中心一层,商场不用再另外招租咖啡馆。”

  “专卖冷萃的咖啡馆,冬天室温 30 度做得到?”陈春榆问得夸张,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