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爸的女儿是个宝,没爸的孩子是根草(上)(1 / 2)

按照二十一世纪中国家长们热衷于胎教早教、醉心于培养天才神童的衡量标准,一个孩子将近九岁才上学,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家庭条件太差,或是父母不重视子女教育,三者必居其一。

当时家里经济困难是实情,母亲王志英一直反对大女儿读书,但谭世英是个聪明孩子,智商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而身为父亲的谭万兴,格外重视子女教育,儿子谭世木出生前,他反复跟王志英讲:“咱们家两个闺女,都要送去读书;只要她们两个是读书的材料,考上哪我送到哪,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送她们读书。”

王志英始终认女娃读书没啥用,一直反对花钱送两个女儿上学念书。但她犟不过丈夫,只好一边嘀嘀咕咕地无效反对,一边任由大女儿读完小学。

想来是因为开县解放后政府给分了田地和住房,生活有了奔头,在谭万兴看来,一九四九年以后的日子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一九五四年。

这一年的国庆节之前,成立不到五年时间的新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四月二十六日至七月二十一日,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会后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六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七月,南昌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初教五教练机……所有这些,都让曾经的地下党员的谭万兴兴奋不己。

固然,最让谭万兴兴奋的事儿,当数同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小儿子谭世红(后改名为谭长发)的出生。至此,他和妻子己生育两男三女五个孩子,其中存活两男两女,不仅达成了“儿女双全”的人生目标,还实现了“儿女成双”。对于一个特别喜欢孩子的男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

这时候,谭万兴、王志英夫妇并没有意识到隐藏在五个子女生日中的“天机”:往后数年,出生在农历九月的两男一女,全都顺利长大成人;两个出生在其他月份的女儿,先后撒手人寰,无一例外。

当时,喜获次子的谭万兴顾不上琢磨这些,除了高兴还是高兴。可是这种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谭万兴很快发现,多一个孩子,经济负担增添了许多,尤其是小儿子多病,三天两头要请赤脚医生,家里又没什么积蓄,不得不经常向左邻右舍借钱。

借来的是钱,欠下的是账。欠账多了,王志英不干了,又反复提出让大女儿谭世英辍学。谭万兴置之不理,私下里告诉大女儿好好学习,说只要你能考上初中,爸爸一样供你,一直供你读完高中和大学。

小弟出生的前一年,也就是一九五三年秋,上了四年小学、念完初小的谭世英考上高小,转往离五百梯四里之外开县胡家乡中心小学就读。也就是说,小学六年的最后两年的大多数时光,谭世英是在胡家中心小学度过的,其中走读一年,寄读一年。

胡家乡中心小学由一个称为“福音堂”的教堂改造而成,相比于插腊村小学的简陋,乡中心小学条件好出许多,不仅有四四方方、完全封闭的校区,还有专门的学生宿舍和食堂。

谭世英清楚地记得,胡家乡中心小学的学生宿舍很有特点,十几个人住一个屋,屋内的主要空间被上下两层的连间铺占据,房屋四周紧贴墙壁的位置,用砖石垒起一个又一个小型土灶,每个学生分配一个小灶,自行生火煮饭,每到煮饭时间,屋里烟火缭绕,甚是热闹。

胡家中心小学主校区外面,还有一个偌大的操场,这是谭世英和同学们的共同劳动成果。在将近一年时间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锄头挖土,用撮箕装土,用扁担挑土,硬是靠一双双小手、一个个稚嫩的肩膀,挖出一个方方正正、平平整整的操场。

在福音堂寄读的那一年,暂时远离了母亲没完没了地唠叨,谭世英觉得无比幸福。

一九五五年夏,谭世英以优异的成绩高小毕业,获得报考初中的资格。当时,铁峰山一带只有南门中心小学设帽子班,初一到初三共三个年级。

这时,母亲王志英发力了,说什么也不同意让大女儿去参加考试。理由没什么变化,一如既往地强调女娃读书无用。除此之外,王志英还拿家里孩子多、负担重说事,强调就算要送娃儿读书,也该送大儿子谭世模去读,还说男孩将来要成家立业,需要支撑起一个家,很有必要多读点书。

面对妻子的胡搅蛮缠,谭万兴哭笑不得。不过,他心里早有打算,于是也不跟王志英争辩,极力营造自己同意让大女儿辍学的假象。

王志英很高兴,以为自己总算成功阻止大女儿继续读书,开始行使母亲权力,要求谭世英跟着她学做农活,学做家务,还学习织布和做鞋。因为父亲己暗示她不必为参加考试担心,谭世英顺着母亲,让干啥干啥,一副乖乖女模样。

很快,考试时间到了。也算是凑巧,考试当天刚好是南门赶场的日子。

一大早,胸有成竹的谭万兴像往常一样,大声招呼两个女儿和大儿子起床,还说要带大女儿去赶集卖布。王志英没想那么多,以为父女俩真是去赶场,早早地做好早饭,生怕耽误了到集市上卖布。

出发前,谭万兴悄声提醒大女儿:“带上笔!小心点,别让你老娘看见。”

谭世英笑着拍拍自己的左衣服兜,示意父亲:“放心,早就准备好了。”

父女俩相视一笑,父亲在前,女儿在后,双双出了家门,急匆匆地往南门场赶去。

在南门,一场决定谭世英往后五年求学生涯和一生命运的入学资格大考,正在等着这个违背母亲意愿、偷偷摸摸赶考的十五岁少女。

由于学习认真,基础扎实,谭世英顺利考入南门中心小学帽子班,于一九五五年秋进入初一年级就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