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2)

两人来到前院,见义宝正在讲桌前讲着课,身后一块青石黑板,下面前排坐了十几个小徒,正在认真的记录着,后面还坐着几位老者还有义珠。

方少龙和金玉良轻手轻脚的走到后排坐下,义珠冲他俩笑了一下。

只听义宝讲到:“今天上午讲的《伤寒论》里的桂枝汤方,总结一下桂枝汤配伍特点,此方中桂枝与芍药配伍,是发汗之中有止汗,生津之中有散邪,生冿以资作汗,发汗以驱除邪气,其功效就是:解表散寒外调,外调营卫内调脾胃。大家记下了吗?”

“记下了。”

“好,回去要好好复习,要理解还要背熟。”

“是。”

“好,今天的课讲到这里,你们可以先回去温习功课了。”

徒弟们收拾纸笔向后院走去。

义宝见到二位公子便走了过来:“怎么你们也过来了,安排住的地方怎么样?”

“太好了。”“金公子,现在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就是有点饿了。”金玉良边说边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

义宝说:“一会儿还有一遍药,晚饭也只能喝粥,明早再正常吃饭吧。”

方少龙道:“你得听小先生的话,谁让你生病了呢。”

金玉良道:“我听,我听,饿点肚子也总比遭罪强。”

义宝道:“谢谢理解。”又道:“二位兄长,请到前面坐吧。”

方少龙:“小先生你课讲的真明白,我这个不懂医的都能听懂。”

金玉良道:“你听懂什么了?”

“我听懂了那句话,生津以资作汗,意思是不是指身体产生的气血津液充足就可以产生充足的汗,再通过出汗把病气排出体外,病就好了。”

义宝点点头,“方公子很有悟性。”

金玉良道:“你还真听懂了,经你一说我也明白了。”

义宝道:“二位公子先坐着,我问问几位老伯有什么事情。”

方少龙道:“快请,我们没事,就是来凑热闹。”

义宝回到讲桌前问道:“几位老伯有什么指教?”

“我们几个是刚才听你讲故事,意犹未尽想留下来听你讲课。”

义珠抢话道:“我哥今天的课,刚刚讲完了。”

义宝朝义珠摆了一下手说:“几位老伯想听什么,如果有想要了解的可以提出来,我如果知道的就给大家讲讲,如果不知道,也可以继续请教高人,我也能增长见识。”

有位老伯感慨道:“咱们这位义宝小先生将来定会有大出息。”

“过讲了老伯,做一名好医者,就是我的毕生志向。”金玉良和方少龙不由的鼓起了掌。

这时一位老伯道:“义宝小先生,我们就想知道怎样才能活的健康活的长寿。”

另一个老伯说:“谁都想长寿啊。”

义宝马上说道:“好,今天我就和几位老伯还有两位公子探讨一下养生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在《黄帝内经》中讲的很明确。”

这时一位老伯说:“噢,《黄帝内经》我听说过,但不知道是怎样的书,只是知道由这本书。”

另一位老伯也说:“我也听说古时候有这本书,是本很了不起的书,但是没见过。义宝小先生你见过吗?”

义宝道:“我学过这本书,是在我师父指导下学的,那我就说说这本书吧,不知道的可以做个了解,知道的还请多指教。”

义宝在黑板上写下了黄帝内经几个字,然后说道:“《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伟大的医术,其中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明君,他生来十分聪明,长大后忠厚诚实、勤勉聪明、心地善良,他当上皇帝后,把他的智慧都用在了治理国家和爱护子民上,他为了人民能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诚心的向岐伯请教医理,这岐伯是一位学识渊博,尤其是精通医理的圣人,《黄帝内经》这部书,就是由黄帝问岐伯答的形式而写成的一本医学著作,本书的第一篇就阐述了积极养生、预防疾病和人体的生长衰老的过程,以及延年益寿的问题。原文的意思是这样的:黄帝问‘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也不显老,现在人年龄不足半百动作就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而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而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不妄事操劳,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度,所以能够形神具旺协调统一而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多数人都能活到百岁,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水当浆,滥饮无度,使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成为习惯。’”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急急的朝这里走来,好象还有女人的哭声。听见脚步声几位老伯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有位老伯道:“我们走了,不影响你看病人。”

“多谢老伯,下次我们再探讨。”

此时脚步已经到了门前,义宝连忙迎了出去,只见几个人用门板抬着一个人快步走了进来,后面一个妇女一面哭一面喊:“救命!医生救命!”

女人嘴里不停的边哭边说:“我们家中邪了,只怕二娃没救了。”

义宝见状忙说:“快把病从放到里屋床上,秋成帮一下他们。”

然后又对同来的几个人说:“谁能简单说一下病人情况?”

一个中年男子说:“中午的时候,他家娘子来给他送饭,还让我吃了一碗粥和一块饼子,我吃完就回到我那块地干活去了,他还在吃,他娘子拿起锄头帮他锄草,我就听他娘子啊的一声,接着就喊‘二娃二娃’,喊了两声又大叫‘来人哪,我家二娃又中邪了。’我们附近的人就都跑过去一看,二娃已经这样了。”

义宝边听他说边切脉,又看了看病人的眼睛,说:“好象中毒。”

并对身边的徒弟说:“快解开他的衣服检查,从脚上开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