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英烈祠91(2 / 2)

“嗯!”

优抚制度,自古有之!

先周时期便已经出现了优抚军卒制度,由于周朝兵制是兵民合一,王畿士兵由“国人”构成,而诸侯的族军则由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族组成,他们本质上都是具有一定身份的“民”。因此,“保民”在某种程度上即是“保兵”,那些因年老或伤病退役的士卒,都能够享受国家照顾。

到了先秦,优抚制度更加发展。

尤其是齐桓公时期,管仲更是制定了对士卒家属的优待措施:君问其若有子弟师役而死者,父母为独,上必葬之,衣衾三领,木必三寸,乡吏视事,葬于公壤。若产而无弟兄,上必赐之匹马之壤。故亲之杀其子以为上用,不苦也。

于是孔子赞道: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到了秦朝,就是军功爵了。

据《商君书》记载: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甚至连刑徒也都能因军功享受到优待,如秦律规定:工隶臣斩首及人为斩首以免者,皆令为工。

除了军功爵。还有针对伤卒的“𤺊舍”制度,居住于此伤卒,每日可得到官寺提供的食粮,直到伤愈为止。对于战死的士兵,亦有相应的“助葬制度”:诸军人、漕卒及黔首、司寇、隶臣妾有县官事不幸死,死所令县将吏劾〈刻〉其郡名槥及署送书,可以毋误失道回留。卒令丙丗四。

而到了国朝。这些制度都被继承下来。

比如高帝四年颁布诏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八年十一月又下令:士卒从军死者为槥,归其县,县给衣衾棺葬具,祠以少牢,长吏视葬。

但刘备想要做的可不只是这些。

刘备继续说:“双方阵亡士卒遗骸,都要一一收敛,我方士卒要逐一辨认其籍贯乡梓,若是本地或周边的,找到其亲属,发放抚恤,若有其他需求,能满足的一概满足;若家乡遥远,则统一归葬于高唐城外,刻以碑文,记述其杀贼战死之状。”

“另外,等来年春暖之后,最好在墓前起一大屋,名为英烈祠,四壁勒石,书战死士卒之姓名于其上,以此定时祭奠。”

郑并拊掌赞道:“中尉此策,甚妙!建一英烈祠,不仅仅能增加威望,而且也能吸引乡人的广泛从军!”

刘备笑着摆了摆手道:“好了,子盛,就别吹捧我!”

这时候,门外扈从亲卫说:“主公!有信使从漯阴传信而来!”

刘备一听立刻意识道漯阴可能出问题了!

于是道:“让来人进来!”

“唯!”

随后一名身材不高,身着陋帻单衣的年轻男子走进中厅,随后趋拜道:“拜见主公!”

刘备一看来人,笑道:“原来是公武啊,宪和遣你而来,应该是有要事!”这名叫公武的人,名叫王文,公武是他的字,是豫州沛国人士,属于刘备的部曲,目前担任刘备谍报系统“司闻曹”右刺奸掾。

“确实有要事!”

王文从怀中取出一名信函递给刘备!

刘备看了一眼之后,神色古井不波,没有任何表情,他只是将手中的信递给了郑并,郑并看了一眼信函,只见上面只有区区几字,却道出此间危急:济北鲍信似有北上之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