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光复大魏!145(2 / 2)

众人把洛阳朝廷上的问题剖析了一番之后,一个个也都是长吁短叹,感慨“肉食者鄙”“不足与谋”。

“诸公相争,对将军来说,或许不是坏事。”半响之后谢巽突然说道,李青莲和张抚闻言也似乎有赞同之意。

李元徽叹气道:“若是没有梁逆之叛,朝堂如何与我自然无干,可如今梁逆势大,若是任由其占据雍并二州,又有突厥支持,而朝堂诸公相争,必无力抗衡,这种事对我们难道是好事吗?”

李青莲道:“将军若有此一虑,不妨跟圣人进言,请宗室耆老入朝。”

李元徽闻言先是愣了一愣,随后细细思索李青莲的建议。

现在皇帝有些控不住场,不如就搞个能控场的出来当定海神针?亦或是直接掀桌子?

想到这里,李元徽开始细细思索,如今慕容宗室之中的老臣,以及致仕的老臣。

慕容宗室之中,现在年纪和辈分最大的就是武帝的侄子,魏王慕容显宗,不过已经多年不闻世事了,不然也不可能躲过先帝的猜忌。

但当年的慕容显宗可是一等一的猛将,曾经率领数十骑兵追着上万魏军穷追猛打,最后迫使其全部投降。

重点是,这位老王爷,是李源的姑丈,跟李家关系自然是很不错。

还是高阳王慕容颌的长兄。

若是这位姑爷爷重新执掌大权,对李家估计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朝臣之中,两年前致仕的前任尚书令段世桓,大将军段义弘的亲叔叔,给武帝做过参军、散骑常侍的老臣,如今已经是四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及朝野,压制当今朝廷上的一众宰相也轻而易举。

重点是这位老爷子七十多了,但听说身体好得很,一顿能吃一只羊腿...

想到人选的李元徽并没有亲自请求觐见,然后向皇帝献策。

而是通过慕容佳音这个中间人,把建议送了过去。

毕竟这事其实挺得罪人,现在掌权这些宰相肯定是不希望那个担任宰相快三十年的段世恒重新回到朝堂上。

免得这些人借机给他下绊子,所以李元徽决定还是迂回一下。

巧合的是这两位本来都在长安养老,不过因为要来参加先帝的丧仪,所以来了洛阳。

朝议上,当魏王慕容显宗,和司徒段世桓再次出现在朝堂上的时候,包括尚书令高士则,左仆射薛楚,中书令柳壑等人全都心中大骇。

魏王慕容显宗,加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假黄钺。

太师、齐国公段世桓,加司徒、录尚书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元徽也没想到,自己的提议这么快就得到了落实。这两位已经退休养老的老臣,也算是临危受命。

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谁也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庙堂诸公们的日子,可不算好过了。

随后几日,慕容超陆续封赐、提拔了一些臣子。因为两位老臣在,所有任命全部被光速通过了。

慕容超的舅舅胡芝,为左羽林将军,安城侯。

前卫王府长史,王崇为兵部侍郎。

前卫王府参军,蒋益为中书舍人。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