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用兵如神?79(2 / 2)

事实上他的见识绝不止于草莽武夫,其满腹韬略,胸藏智谋,通晓军机,是大将之才。

另一边,中军骑队,罗士襄落后李元徽半个身位,像个学生一样,将刚才的诸多不解之处,一一询问。

而他身前跟自己年龄相仿的主帅,却像个长者一般,不厌其烦的一一解惑。

最后李元徽还嘱咐道:“.记住,刚才所谓的奇谋妙计,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是长久之计。

身后的罗士襄只觉得收获良多。

只有李元徽心中内里是终于平静下来,其实这一路,从北上开始他心里一直都非常的紧张。

他很清楚知道自己这一趟北上应该会有些危险性,但他觉得老天,或者说是不知道的那路神仙让他来到这个世间,他总是要做些事的,而且他的运气应该也不错。

这趟不来行不行?其实是可以的。

不烧南顿之粮,估计就是由他坐守在寿春对上娄居士,让老朱守在钟离,沛郡失守之后就要对上翟让的瓦岗军,这两处战略要地也应该能够拖住联军的脚步,跟对方打消耗战,把希望寄托在老爹老哥们快点消化关中,打通崤函。

但这肯定不是李元徽想要的,兵法有云,善用兵者制人而不致于人。

被三面围攻的变数,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预料什么地方会出什么问题。

对治下豪强和百姓的人心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搞不好面对压力,或者洛阳方面的诱惑,江淮军中就会有人倒戈相向。

李元徽还是不愿意赌人心,因为这玩意儿你没法估算。

作为主帅,江淮三郡之地,十余万大军的掌控者,越是在被围攻的时候,就越要展现自己的强势和强硬。

所以先发制人,就成了李元徽理所应当的选项。而项县联军情况他其实一直在关注。

最后确定要烧粮,就算派常雁衡和刘聚两人率所部骑兵三千骑偷袭南顿故城,也是有成功的希望,但这两人的所辖的淮上营和怀远营也就基本上交代了。

这种自杀式的任务不到万不得已,李元徽还是觉得不要让手下去轻易赴死。因为这会让人心离散。

常雁衡和刘聚两个都是盗匪出身,来投奔归附,就这么让人去送死,让中军精锐出来的看戏?

最后的决定就是轻骑尽出,考虑道对面的情况,和己方的情况,没有一个能让这四营主将听从号令的方面大将,李元徽只能是自己上阵。

毕竟让人去拼命,自己不能干看着。

就比方说官渡之战,曹操那是直接赌上性命去干乌巢的袁绍屯粮之地。

反观袁绍,如果他亲自率军去攻打曹操的大营,那荀攸曹洪守得住嘛?

好在,结果是令人赶到喜悦的。

这一仗打下来,李元徽的个人威望更是得上升一大截。

率领六千多骑兵,进入几十万大军的营地烧了屯粮之所,还带着大部分的人马回来了。

甚至在撤退途中设计,击败了追兵,斩首过千。

这种,叫神仙仗。

此役之后,江淮军中提起他们的主帅,除了“年少成名”“天生富贵”“当世才俊”“宽厚仁义”“颇有雅量”之外,又多了个四个字。

“用兵如神”。

而对于李元徽本人来说,他是绝不肯承认的。用兵如神?开什么玩笑,这词跟我一点都不搭好嘛!这一趟那就是走了大运,算是神来之笔,灵光一闪。

他就没觉得自己这趟有多了不起,反而回去的路上觉得庆幸和放松。

在当道他就两千多骑军,展开了旗号,迎面对上了铺天盖地的上万精锐铁骑。

人马过万,无边无岸,那一片黑压压的骑军给人带来的压迫感极强。

面色如常,但手其实都快抖成吴老二了

有这么逊的用兵如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