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端水57(2 / 2)

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所以他除了传令让各部守将小心行事之外,也就没什么安排。

注意力更是全部集中在了柴桑和寻阳之间的江心洲上了。

因为他在仔细的侦查过地形认定,想要断绝柴桑和江北的连通,就一定攻下这处江心洲。

同样,想要攻打寻阳,同样需要江心洲作为跳板。

这处江心洲目前由周虬的儿子周敖驻守,在中心位置设置营垒,有驻军两千人。

陆恭仁的计划是,以夺取江心洲来调动燕军水师出兵。

魏军由护军将军韩陵和镇西将军沈尚法,各率领本部,其中韩陵作为作为攻打江心洲的部队,沈尚法的水师担任阻击燕军水师的任务。

而曹元静本人也亲自来到幕阜山大营,坐镇观望,前将军李雄、后将军刘长彦等部全都整装待发。

韩陵是魏军大将。同样是当过私盐贩子,早年结识曹元静,起事之后就投奔而来。其人身高七尺有余,相貌英奇,膂力过人,勇猛善战。历次作战皆陷阵先登,善用拍刃,重约二十斤,形似三尖两刃刀,也就是陌刀的前身。

攻打吴县斩首二十级,丹阳之战斩首十八级,毗陵之战斩首三十五级,京口之战斩首十七级皆先登破城。

其所领部曲,都是善战敢死之士。

韩陵率三千人,皆乘坐小船,往江心洲而来。

燕军这边通过望楼早就发现了魏军的异动,于是点燃了烽烟。

本就在沿江大营亲自督阵的李元徽立即带着李肃、乔孝玠、窦羡君、窦奉节等人登上了沿江的望楼,观看战事。

站在数丈高的封土台上,李元徽看着江心魏军动向,可以说对方的想法一目了然。

双方战争陷入这种对峙形态之后,战争的体现的形势其实很直白,什么都摆在明面上,没有什么用奇谋克敌的空间。

我来攻了,你要不要守?

你不守,这江心洲我肯定就拿下了。

就是这么简单。

“何人敢往江心洲,援救周敖部?”李元徽双目如炬,直视前方战场。

身后一众将领纷纷应声道,“末将愿往。”“末将愿往。”

江淮军中,赏罚分明。李元徽对于军功的评定从来都是亲自过问,敢犯军纪者从来都是严之以法。立功者从来不吝赏赐。

所以遇到战事,人人都奋勇向前。

李元徽转过头,扫视着身后的一众将领,然后道:“于司马,王将军。你二人率本部兵马,等水师打通道路之后,登上江心洲援助周敖部。”

两人齐声应道:“末将领命”

中垒营营主于仲亨,李元徽的好友,亲信铁杆。

王将军说的则是王士彦,是跟着李肃、周虬、乔孝玠一并授封郎将的庐江豪强。

安排这两人一起出兵,等于是让嫡系和新加入的地方豪强一起上阵,有功一起立,有锅一起背。

对于一个渐渐壮大的势力来说,制衡,是很有必要的。

江淮目前已经差不多有十万大军。将领们出身各异,其中有李元徽的亲朋故旧,有招降的义军盗匪,有地方豪强,也有朝廷军将。

有的成分还挺复杂,比如说张坚,既是好友,又有亲戚,还是豪强。

义军盗匪也分了好几股,朝廷军将之中也有徐州军和扬州军。这么复杂出身,也自然会暗自形成派系。

如何平衡各个派系,让他们在各怀心思的情况下还能力往一处使,很考验上位者端水的水平。

不能让新加入的地方豪强觉得,你不让手下嫡系兵马出战,脏活累活全让我们干。

同样,也不能让手下嫡系中军觉得,把军功全都给新来的庐江豪强了。

所以,给我一起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