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破之必矣52(2 / 2)

然后凭借长安坚固的城防和足可以食用一年的存粮跟李源耗下去。并伺机偷袭他们的粮道。

毕竟无论从蜀中,还是凉州运粮,都需要长途跋涉。

陇右又贫瘠,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支撑十万大军和相同人数的民夫消耗。

宇文成业和宇文涉这两人没想到的是,李源虽然被挡在陈仓城两个月,但李家两个儿子却一路势如破竹。

宇文涉想要把关中的麦田毁了,然后把百姓和他们的口粮一并迁入城中,以完成坚壁清野。

却没有想到,李二郎的速度太快了。

并且提前预判到了宇文涉可能想要坚壁清野的举措,直接就来了个釜底抽薪。

亲率六千骑先行,沿着泾河迅速穿插,直接把宇文涉派到渭河北岸坚壁清野的万余人给包抄了。

李二郎的作战风格,那叫一个疾如风,快如电。特别是对骑兵的运用,经过几次战役和军中的磨炼,早就修成正果了。

奔袭,穿插,强突,到最后一锤定音。

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将这万人队伍分割歼灭。

主将被擒,大部分投降了。只有少部分战死和逃跑。

于是乎,双方的形势,就变成了宇文涉守在渭河南岸,李二和李三则迅速占据了渭北的诸城。

双方形成对峙。

李源则率军连续攻下杜阳、武功、郿县、雍县,大军直奔槐里。

而西燕的大将军宇文成业,退到槐里之后停下来了,准备在此处跟李源对峙下去。

因为过了槐里,就是长安了。

父子三人兵分两路,分别从西、北两个方向,进入到关中腹地。

这对整个西燕政权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震动。

已经到了作为皇帝的慕容盏,都已经想要“迁都”或者“北巡”的地步了。

不过也就在这时候,慕容盏的好父亲,比他亲爹对他都好的突厥始毕可汗动手了。

跟突厥求救是去年的事,但突厥当时觉得让慕容盏吃些苦头也好。

加上前年从河北抢了一把日子还过得去,也就没打算出手。

这时节,远看着这西燕慕容盏不帮一把,就得没了。于是始毕可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了。

因为五原、朔方等五郡被西燕割让给了突厥,所以这次突厥人直接就从朔方郡沿着黄河一路趟过北地郡直插安定一带,威胁李氏兄弟的后路。

军报飞快的送达了位于渭水北面的高陆,李二和李三兄弟的大营就设立在此。

“果然,突厥人要来凑热闹,二十万大军,来势汹汹啊”

作为兄长的李二,自然而然的作为全军的统率,这一点不论是陇右诸军还是凉州诸军都高度认可。

李三坐在最近下手的马扎上,非常安静,面色沉静如水,看不清任何喜怒。只是双手交叉,大拇指来回搅动。

“不如派遣重兵把守高平、安定一线,突厥人不善攻城,且贪利,若久攻不下说不定就退走了。”

看着两个表弟都不做声,表兄窦琮率先开口,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张谨却道:“突厥人前年寇略河北,掠夺不少工匠,现在手下也有不少汉军,无论是打造攻城器械,还是攻城,都今非昔北了.”

穆长陵道:“可眼下我军与渭水之南的宇文涉遥相对峙,我一旦后撤,其必率军追赶,我军就会面临两面夹击的窘境,身后的突厥人不能置之不理。对岸的宇文涉同样手握重兵,要小心提防。”

眼下东燕凉陇军团的处境极为尴尬,面临着两面夹击的窘境。对岸的宇文涉要提防,北面正再赶来的突厥人更要应对。

当然,对他们来说也不是没有相对稳妥的策略,只要他们往西南方向撤退,与李源部汇合,若是敌不过突厥人还可以往陇右退却,只是这次入关中的战略就要前功尽弃了。

因此众人谁也不愿意主动提起。

此时,刚才沉默不言的李二站起身来。

“突厥所长,惟恃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陈。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逐水草为居室,以羊马为军粮,胜止求财,败无惭色。无警夜巡昼之劳,无构垒馈粮之费”

“如今,突厥人不远千里,奔袭而来,其人马必已怠惰,其军虽众,破之必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