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亦不失为孙仲谋28(2 / 2)

蒯文贤则躬身还礼,“陛下言重。”

客观的说,曹烜还是有些本事,听得进劝,该做决断的时候也不含糊。有他老祖宗曹孟德的几分风采和气魄。

被蒯文贤一番言语提醒之后,当即重新恢复了斗志。

不过撤兵还是要撤兵的,眼下已经是进了十一月,寒冷的天气不适合用兵。

虽然姓曹,但是西魏集团的此前的战略却是隆中对的翻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现在攻打永安失败,曹烜也在思考,能否转变一下思路,直接来一个“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在跟蒯文贤提起这个想法之后,却直接被否决了。

“出兵豫州?我等去打益州,洛阳方面鞭长莫及,也觉得我们短期内不会威胁到洛阳,且有关中大敌在侧,可若是我等发兵豫州,便是等于要让东燕朝廷把目光放到我们荆州这里,东魏屯兵在司隶二十万众,皆天下精锐,若是挥师南下,就不是我军所能阻挡的。陛下难道忘了,当年关云长水淹七军之事.”

蒯文贤的意思在明白不过了,你像西打蜀中,洛阳方面觉得你没有大志,暂时不会理你。

因为有关中的心腹大患在。

可要是打东北方向出兵打豫州,洛阳方面肯定就会掉过头来跟你拼个你死我活。

关云长当年没还打下襄樊呢,豫州和司隶就已经震动了,现在可是连宛城都拿下了,从地里位置上来说,完全可以出兵北上。

但就实力出发,豫州这几十万流民军真要敢北伐中原,对上洛阳的精锐中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人家都没拿正眼看你所以派了偏师过来,你要是硬往上凑,那不是求这人家上主力?

曹烜闻言是一阵默然,因为他不笨,一点就通了。

想明白之后又言道:“既如此,不知蒯公有何良策以教朕。”

蒯文贤道:“陛下,荆州初定,拥军四十万,此时府库尚有粮食可以支撑,那明年呢?后年呢?陛下想好用什么来养这四十万大军了吗?”

曹烜闻言点了点头,其实这几天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现在天下未定就裁撤大军,他担心将领们会有意见。但蒯文贤这一席话算是让他坚定了决心。

如果能攻入蜀中,天府之国肯定有大量的存粮,一些事情可以容后考量,但现在短期内入蜀无望,有些事就必须做了。

“蒯公所言,振聋发聩,朕知矣,此时当精兵简政,裁撤老弱以归民,不可使土地荒废.”

荆州军现在吃的都是大燕仓平仓的粮食,但这粮食早晚是要吃完的,若不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维持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就是自寻死路。

毕竟断粮的军队,那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而实际上,占据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西魏,都是鱼米之乡,有大面积的良田,只要合理耕种,养活十几二十万大军不在话下。

君臣一番奏对,就定下了精兵简政,裁撤老弱,以及恢复耕种等具体事宜。

此外,蒯文贤还向曹烜提出一条建议,与东魏暗通,图谋江淮。

“眼下大江上游的荆州在我之手,下游的江东曹元静想要江淮,我等可与其相约,两面夹击,共取江淮,曹元静刚刚在濡须口吃了大亏,所以一定不会拒绝与我军合力。”

曹烜闻言有些不解道:“但如此,岂不是为东魏做嫁衣?”

蒯文贤笑道:“我军若能取江淮,便取江淮,若是没有机会,就等东魏大军猛攻大江沿线之际,我假意以偏师进攻皖口,实则以主力袭取江东”

曹烜闻言赞曰:“蒯公谋及良平,不逊诸葛,此计若成,进可北定中原,退亦不失为孙仲谋矣。”

蒯文贤见到曹烜听闻面露喜色,心中却不由得感叹此人没有远志。

大争之世,庙算之时,不想着一统天下,还想着割据一方做孙仲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