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学历11(1 / 2)

赵雾从来不需要靠“骗”获得什么。

林惜岚和他接触得越多,越清楚自己没什么值得对方大费周章的。

用完晚餐后,她去沙发前和母亲聊起了治疗方案,术后化疗用的药主要靠医保报销,兰晓英心态很不错,反而安慰起下乡的女儿。

“山里条件不好,也不知道你待不待得惯。”她愁人地叹了口气,林惜岚不得不再三保证,“真的还好,又不是没待过。”

她本就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村里上下的活计,从小就习惯了。

小姨笑着插嘴过来:“岚岚可是六岁就会自个儿做饭了!”

林惜岚微微笑,兰晓英闻言更觉得愧疚:“还把自己烫伤了呢!我现在还记得。”

饿着肚子的小女孩等不到家人回来,自己踩着小板凳上了灶台,学着大人模样烧柴火,双手握着大铲勺翻炒起剩饭。

跳起的油星溅在她手上,起初有些疼,后来就没有感觉了,只是留下的疤痕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褪去。

林惜岚摸了摸右手虎口,山里可能只有赵雾会对这样的“危险”大惊小怪。

那支药膏效果奇佳,上次烧水溅到的痕迹,不过几日,已经淡得看不出什么了。

她模糊察觉到了一种特别的感觉,是和父母爱护不同的,被珍视的感觉。

想到这,林惜岚又开始笑自己自作多情。

小姨问她,想到了什么开心的事呀。

林惜岚把橘猫举起来,高过脑袋,轻笑:“是它在傻乐呢。”

一家人捧腹大笑,又零碎问起寨里的生活,兰晓英对她去村委吃饭这事非常高兴,指挥着她回头买肉买水果送去,末了想起什么:“对了,你之前说扶贫队换了新队长,叫什么来着?”

“赵雾!”路驰见缝插针,心直口快,“刚刚就是他送我姐回来的。”

“哟。”小姨立马笑起来,连忙查起户口,林惜岚无奈,只好挑了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敷衍过去。

“什么时候也带个男朋友回来给我们见见。”兰晓英打趣,“除了平安,就没听你提起过什么男生——该不会那小子真要当我女婿吧?”

“哪的话。”林惜岚失笑,放在往常只当玩笑,但一想起赵雾路上的话,她没忍住较真辩驳,“我们要是真有意思,早就在一起了,何必瞒你们。”

“我们就是知道才发愁呢。”小姨连连摇头,又看路驰,“你看看你姐,模样才华哪里不出挑了,怎么就没人追呢?”

路驰还真打量起来,林惜岚把手边的抱枕往他脸上一扔,笑着让他闭嘴。

人一多就热闹,林惜岚靠在母亲身旁,电视机一直在放着,她没有看进去,一分神笑容立马就淡了下去。

她看得出一家人都不想让她担心,刻意带过治疗的事,但她却没法不在意。

医保报销自然是有的,但算下来对这个家庭依旧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林惜岚捏了捏母亲的手,手术后她的状态不错,只是皮肤干燥了些,老茧依旧,医院对接下来的治疗很乐观。

林惜岚垂眸,想起母亲之前自己果断做的决定,忽地道:“还是用进口药吧。”

兰晓英一愣,勉强笑起来:“怎么了,我们之前不是说好的吗?”

“我没有答应。”林惜岚低着头,把她的手心翻过来,摩挲着掌纹,语气逐渐坚定,“我说真的。”

她大学兼职存了一笔钱,手术时没用上,现在正是时候。

兰晓英依旧不肯,家里人拗不过她,气氛也变得愁人,小姨夫问她,之后打算怎么办。

小姨没有工作,小姨夫在小学当体育老师,家里还有个儿子要读书,能帮扶的着实有限,就算能再借出几万块,林惜岚也受之有愧。

但她依旧坚持道:“我能赚钱。”

第二天她带着母亲去了医院,兰晓英对她的转变很是不安,问:“岚岚,你是不是不想回山里了?”

林惜岚顿了一下,很快摇头:“您说什么呢。”

“那怎么赚钱呢?你不是把京城的工作辞了吗?唉,真的只是小手术,说了让你不要回来的……”兰晓英不停念叨着,林惜岚半蹲着合掌握紧她的手,叹息道:“您就别担心了,好好休养好不好?”

她穿得很单薄,红绳系着的玉坠露在白色圆领外,晃动时泛起温润的光。

林惜岚把头靠在她膝上,轻声自语:“如果爸在的话,一定也会这么做的。”

晚上,忙完后她亲自下厨做了菜,母亲精神不错,逗着刚驱虫体检完的橘猫,家里气氛和缓不少,小姨一边喂着它猫粮,念叨着:“代帕?代帕啊,谁给你取的这个怪名字?”

橘猫闻言在地板上连打好几个滚,兰晓英乐得说起苗语:“还是个会打滚的姑娘哟!”

林惜岚从厨房探出脑袋看了一眼,跟着笑了起来。

这样愉悦的时光浅尝辄止,她不敢让自己深陷这短暂的美好中,翌日早早出门,去市集买完菜和水果后,又绕去私人采购了一袋子贴画和写作本,准备用作村小的奖励。

和母亲治疗的费用相比,这些都成了毛毛雨,林惜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着,心中盘算起存款和兼职的事。

大学时除了家教,她还在校报供职,写得一手好推文,也陆续接了不少报酬丰厚的紧急私活,一直到毕业新入职太忙才停下。

私活就意味着不稳定,林惜岚不确定那边还需不需要自己。

尤其在她离职后……

她步伐有些慢,三两个手提袋左右交换,手指被勒得发红,酸胀得抬不起来。

人行道的一侧是学校的铁栏杆,校门紧闭着,只有三两穿着校服的学生路过,林惜岚不禁驻足,看到了里面熟悉的田径场。

这是她的高中母校,离开后的四年时光几乎没有在这县城中学留下多少痕迹,校门田径场教学楼未改分毫。

每年更新的只有教室里的学生。

林惜岚开始怀念那段时光,尽管回忆单调乏味,只有同学没有朋友,可那套评价和运作体系让她安心。

寄宿,学习,考试。

一学期回一次困雀山,一个月回一次青木镇,每个周末去县里小姨家,初高中的六年,林惜岚的生活一直以这样的节奏,缓慢而重复地推进,直到迎来高考的号角。

她的名字随着喜讯飞遍县城中学,教育局为她颁奖,横幅高悬,鼓钹齐鸣,所有人都相信,这名从困雀山走出的姑娘,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