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村小2(1 / 2)

林惜岚无意琢磨赵雾的深意。

她的视线落在桶里漾动的清水,挣开了按在她腕上的大手:“我就是在这山里长大的。”

他又凭什么给出“她不合适”的判断?

林惜岚不以为意地起身,甩干手上的水渍时,无端地想起了以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家用的都是这样的土灶台,爸爸在炒菜,妈妈添柴,她就坐在板凳上洗新摘的蔬菜。

夫妇两人的工作都很繁重,即便如此,他们每天也会尽量抽出时间和女儿一起吃顿饭。

后来林惜岚去镇上念初中,家里的灶台换成了煤气,接了自来水管,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但她每个星期还是回困雀山。

这是一个怎么也缝补不起来的大窟窿,然而她的父母固执得要命,在这大山一守就是几十年。

林惜岚长大一点后常常质疑,偶尔还会闹别扭怄气,她不喜欢大山,不喜欢各种粗俗方言混杂的叫骂,不喜欢棚顶的老鼠和路边的蛇,不喜欢那条坑洼危险的长路……

她不明白最爱她的爸爸妈妈为什么宁肯让她一个人寄宿在外,也不肯往外走一点陪她。

雨夜的水滴声不断,梦里的画面颠倒混乱,林惜岚半梦半醒睡不安生,起床时,天边已经吐了鱼肚白。

宿舍窗前的旧木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几摞书,上下铺的铁栏杆已经生锈,掉漆的木门不时被风吹出咿呀声响。

雨后的山里起了浓雾,漫山遍野笼罩在氤氲中,林惜岚洗漱后出门,视线越过走廊,看清了正对面的村小操场和升旗台。

右手虎口显眼的红印提醒着林惜岚,昨晚不是一场梦。

雾气清透,破晓的天光里,她一眼望见了起得比她更早的赵雾。

他半弯着腰,正和一大早来上学的小孩聊天。

“林老师!”小孩看到林惜岚眼前一亮,握拳得意道,“我今天是第一个到校的!”

林惜岚下意识灿烂微笑,夸奖一番后又问:“路上还滑不滑?”

“大路不滑!小路还湿着,我踩了好多泥巴……”

小男孩穿得破旧,没有统一的红领巾校服,只背着一个磨得快看不出颜色的书包,朝人露出一口不太规整的小虎牙。

赵雾站直了背,也打招呼:“林老师早。”

林惜岚笑容下意识收敛,客套着回礼几句,昨晚两人道别得生硬,她至今还没消化完赵雾上任困雀山的事实,分寸尤其拿捏得叫人心烦。

赵雾换了身休闲装,看不出款式名牌,穿在他身上质感尤佳,最显眼的还是别在左胸的一枚小巧党徽。

来得最早的小虎牙睁着大眼睛骨碌地盯着赵雾。

林惜岚客气得近乎恭敬,赵雾却不吃这套,轻笑回:“林老师叫得太生分了。”

她没有像昨晚一样喊他全名,而是代以职位。

“以前怎么叫的,现在就怎么叫。”赵雾挑明得很坦然。

这种坦然——总是有意无意地刺痛到林惜岚,她回的时候笑了一下:“赵队长太大度了。”

她不认为他是念旧的人,况且他们之间实在也没有多少“旧”可以念。

赵雾没再纠缠,瞥向她的右手,不等询问,林惜岚主动道:“手伤已经好多了,多亏了您昨晚处理得当,谢谢。”

末了,她也觉得生硬,再次补充:“非常感谢。”

这话是实话,烫伤面积并不大,也没有起水泡,除了一点红痕外算不上严重。

赵雾眉头皱起,正要开口,背着书包的小虎牙却等不及了,高高举起手插嘴道:“林老师,今天早上还有牛奶吗?”

“有的。”林惜岚顿觉解脱,主动领人去小食堂,“来吧,我们一起去拿。”

剩下赵雾独自绕着村小观察了几圈。

来念书的小孩们陆续进来,村小实在太小,没有门卫甚至没有像样的大门,教室也不大,稀稀落落坐着几十个小孩,大部分是女孩。

林惜岚在给她们分早餐牛奶。

赵雾注意到纯牛奶是散装的各个牌子,不像统一进货的。

时间一到,林惜岚便去手动敲响了廊顶的铜钟,不需要报时,学生们就自觉捧课本早读起来。

走廊外,赵雾问:“这是全部的学生?”

此时,一个教室内四十来个小孩,手里的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各不相同。

林惜岚不看赵雾,只答:“还差一个到齐。”

昨晚她淋了一身雨,爬了大半天崎岖山路,也没能让那家人回心转意。

赵雾推测:“离得很远?”

“辍学了。”林惜岚不咸不淡地解释,“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家里人非要留她在家照顾小弟弟。”

赵雾一时哑然,林惜岚瞥他一眼,透过窗户看向教室内,主动和他挑起了这个话题:“你知道我刚来那会儿只有几个学生吗?山里读书可不像城里。”

书声琅琅,童声稚嫩,林惜岚站在窗外,倒映出的眼神平和而忧郁。

赵雾问:“那个没来的小孩叫什么?”

林惜岚转头,赵雾眸光定定:“有失学儿童,我的扶贫工作可是会被一票否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