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 绿衣少年(2 / 2)

王旦叹了叹气,“你说得不错!是我的错!”

原来,中原大旱的事他早有耳闻,可是如今官家急着准备泰山封禅的事,谁敢在这节骨眼儿提大旱的事,在这件事上,他确实不够坦荡。

愧疚之余,王旦又对左右说,“你们把他放了!”

“大人!”

“放了他!”

“是!”

他们惴惴不安地看着那人,又狠狠瞪了他几眼,哪知那人反倒嗤笑道,“你放过我这种小恩小惠我不会感激你,如果你能解决旱灾我倒是要佩服你几分!”

王旦心头一悸,又望了他一眼,这才打马离去。

“老爷,这么晚才回来!”

“嗯!”王旦接过夫人递来的茶,忽又问道,“你还没睡?”

“原本是睡了,可是陛下差人送来一坛酒,这才起来!”

“酒?”

王旦没有想到,官家竟然这么性急,竟然连夜让人送了过来。

此事必有蹊跷。

“那坛酒在哪儿?”

“还在大堂中呢!”

“走,去看看!”

他屏气凝声,颤抖着手惴惴不安地把官家所赐的酒打开来,见到之后倒吸了一口凉气。

王夫人往前一探头,惊得出了声,“咦,怎么这么多......”

那不是酒,而是满坛亮瞎人眼的珠宝。

王旦如鲠在喉,他早已揣测出官家之意,就是让他不要就封禅一事多加阻挠。

他一夜未睡,可有的东西,不是清醒着就能想清楚的。他虽然有自己的坚持,可也是识时务之人,第二天就率文武百官、诸军将校、蕃夷二万多人请官家封禅泰山,官家这次不再推脱,欣然应允。

十月四日,官家命向敏中留守东京,自己则带着百官浩浩荡荡地从京城出发前往泰山。

玉辂载天书在前,官家坐在华丽的宫车中,两边举着黄旗紫盖的护驾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文武百官冠带整齐紧追其后,只听两边的人群中不断有人失声大喊,“官家来啦,官家来啦!”

自唐以来,每逢天子出巡,定是夹道皆清,连鸟雀猫鼠都不能有,更别说是人。大宋君主倒不拘泥,出巡只留官道,两旁由官兵把守,百姓也可远远一睹天子尊颜。虽然人声鼎沸,可官家并不嫌吵,反而腾升出一阵喜悦。天子的尊严,不是故作庄严高高在上,而是获得百姓的尊重与拥戴。

可百姓的热情,并不都是好事。

过了十多天,他们来到了泰山脚下,可队伍却突然不动了。官家掀帘一看,只见四周人山人海,山坡上、田埂上甚至大树上,乌压压的全是人。

“官家,上千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都希望借此机会一睹官家圣颜,却把道路给堵住了。”

两旁护卫只好前去疏通,但百姓太多,场面混乱无法疏通,官家的车驾蠕蠕不得前行,他们看倒是其次,如果因此耽搁了祭天吉时就不妙了,大家很是着急,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来护驾的地方官吏让人找来了村里管事的,管事的用当地话吆喝了几句,可是没人听他的,他嗓子都喊哑,大家还是蜂拥着往这边挤过来,管事一脸尴尬与焦急。

安公公连连摇头,对那管事的道,“他们都不怕你啊!”

怕?

管事的正疑惑,忽然灵光一闪,“大人,此地村民都害怕当地的尉曹,不如让尉曹来吧。”

“那快去请啊!”

别无他法,只好找他说的尉曹来一试,大家都在原地等着,官家也恼了,故意放下车帷不让这帮挡路的百姓看,但又好奇他们等待的那人是否真能让大家散开自行离去。

微风袭来,带来青草的清香,官家的烦恼顿时轻了几分。

少时,便见一个绿衣少年骑着马疾驰过来,他俊眉朗目,却不言苟笑,肩上站着一只同样神色严肃的棕色狸猫,它大大的三角耳直直地矗立着,眼睛像狼有些内勾,那少年马鞭在空中一扬,那声音传来,人群中当即有人凄厉地喊道,“官人来咯,快跑!”

老百姓听后皆又惊又恐,有的满脸冒汗,有的眼外翻,他们没命似的逃串,几乎是顷刻间一窝蜂全跑开了,官道瞬间清朗。

见到此情此景,大家震惊不已,觉得既是好气又是好笑。

官家也无奈,又想起方才百姓喊的那句‘官人来咯,快跑!’,不禁自嘲道,“难道朕不是官人?”

当地知州听后惶恐,连忙解释,“村民见识短浅,不识大官人。”

官家笑而不语,此下道路顺畅他应该高兴才对,不过也当真感叹万千,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村民害怕绿衣少年而不害怕官家,是因为他们见识过绿衣少年的手段,而官家对于他们就像庙里的一尊佛,以供观赏崇拜。

事实上,那绿衣少年的其它本领未必比官家强,只不过在其位善其事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