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 御驾亲征(2 / 2)

官家一低头,这下注意到寇准腰上系了一条通天犀带,那是当年先皇送他的,他固执倔强,不走寻常路,先皇起初觉得他太年轻而有些轻视于他,哪知他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老成,却用地黄和芦芙让自己的青丝变成了白发!

如今再看他那张写满沧桑的脸上此时又多了忧虑多了悲愤,官家忽感有人在危机关头推着你向前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也许害怕的事才是最应该去做的事,官家凝视着他,缓缓道,“朕答应就是了。”

官家回到宫中后立即召来几个老臣共同定夺,“朕决定亲征,与众位卿家商量,何时启程?”

御驾亲征可不是儿戏,毕士安垂泪涕零道,“官家,你已委派边将,他们定当不负众望,你若是亲征,必将驻跸澶渊,可澶渊久战,恐怕不易入城。况且现在离冬侯还早,亲征之事还是先缓一缓!”

“是啊,陛下千钧之躯,怎能轻易涉险?”

官家觉得他们言之有理,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哪知,过了几日,寇准一早又冲进了宫中。

“陛下何时启程?”

官家压着怒气道,“我与毕卿家商量后,决定稍缓!”

“稍缓?缓到什么时候?难道你想重蹈耶律德光入主中原的覆辙?”

官家脸色青紫,他这是诅咒自己会丢了大宋的江山。

寇准仍是口不饶人,“难道官家怕了不成?”

官家盯着他花白的长眉,眼神渐渐黯然下去,他此时是矛盾的,他承认自己有些怕,英勇神武的父皇当年北伐尚且败羽而归,更何况这次大辽是倾国之力,不可小觑;但他身为帝王后代,也绝不是毫无血性贪生怕死之徒,其实,早在四年前辽军南下之时,他就曾亲自北上前去坐镇大名府。

那次部署也充分,可是那时傅潜在定州统领着八万骑兵,先皇屡次下诏让他夹击契丹他却按兵不发,最终败绩,辽军的青色旗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伤痛。他不怕出征,只是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不想轻易出征,可是,所谓的战争波云诡异,哪里有绝对的把握。

官家深吸了一口气,徐徐道,“朕当然不会食言!”

“好,那明早就点兵出发!”寇准从方才的暴怒到如今的近乎雀跃,可以说是变脸比翻书还快。

“明早?”官家震惊,哪能这么急迫?

寇准怒气未消,仿佛又要被点燃的火药,几乎又嘶吼起来,“难道还要让太史钻灵龟卜吉凶?难道还要斋戒三日?难道还要去太庙行斧钺之典?”

官家无法,不想多辩,只得应承下来。

决心已定,官家当即召集大臣前来,“朕准备明天一早领兵北征,我离京期间雍王赵允让为京师留守,寇准、李继隆和石保吉将会随行,各位卿家如有愿意随朕北上的可请旨随行。”

“官家,臣老病缠身,今早又见太白星出现,臣以为对臣不祥,遂不利随驾。”

“毕卿家,你和雍王一道留守京师罢!”

有人退缩,有人却往前,年逾古稀的禁军统领高琼请旨北上,“官家,臣愿一同前往,驱除鞑虏!”

官家担心他吃不消,“高统领年事已高......”

“我年事高但官位不高啊!”

大家一听都瞠目结舌,心想这节骨眼儿,他还想让官家升官不成?

只听他又道,“王翦带兵平定六国的时候七十多了,赵翁孙也是七十多岁平定了诸羌部,我高琼为什么不可以平定契丹!”

且不论他身体怎样,单是他这番精神,也可以鼓舞不少人,而且并不逊色于所谓的年轻人。

北上亲征,除了寇准意气风发,其他随行大臣大多是怀疑加忐忑,就连之前反对迁都的宰相毕士安,都以抱病在身为由退却。

“陛下,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出师也当行礼乐,好安稳民心啊。”这礼部侍郎杜镐可真是狡猾,他不提随军北上的事,却在礼乐上做文章,不过,这也算是他职责所在。

官家点点头,与其说是安稳民心,不如说是安慰自己的心。这皇位原本也不是他的,要不是他那个真性情的大哥癫狂,要不是他那个野心勃勃的二哥死于非命。

官家一夜无眠,倒不是因为事务繁多,他唯一的任务就是随军北上就行了,其它繁文缛节各项安排自然有文官武将处理。可他仍是睡不着,就这样辗转反侧直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出行时,李继隆率军在东,石保吉率军在西,官家则在众臣的簇拥下在正中往北而行,京师百姓都出门恭送,祈求官家凯旋而归。

官家半是欣慰半是惭愧,欣慰的是不仅边关军民在奋战,京师百姓也一脉相连。惭愧的是,他为百姓所做的撑不起他们的爱戴。

他深知守国之不易,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寻。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因其常而视之,则民安。夫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为之先唱,天下和之。极反其常,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

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

然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