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扩产71(2 / 2)

许毅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可以放在地道里啊。只要在地道里找个地方,平时注意保密工作,对外就说是用来打制镰刀、铁镐之类的农具不就行了?而且我们还可以挑选那些被认定为堡垒村的村庄来建锻铁炉。”

两人继续向前走,最终来到了装配枪支的溶洞。这里有几个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装配枪支。赵老领着许毅往里走,这时他们看见一个小伙子在一台木制膛线拉床上对枪管进行拉膛线。

许毅看着眼前这台老古董一样的木制膛线拉床,好奇地问到:

“这个就是拉膛机床?”

“对,这个是最古老的拉膛机。”

赵老回答,“新的金属拉膛机已经在设计了,等解决钢铁的问题就可以生产。”

许毅不禁有些纳闷:

“怎么只有两台拉膛机,不能增加产能吗?”

“当然可以,这个机床枪械所的木工就能制。以前枪管产能不够,钢铁产量也不够,只能这样。现在枪管产量上来了,这种机床随时可以增加。”

“刺刀的产量能跟得上抗战一型的产量吗?“许毅随口问道。

赵老皱起眉头回答说:

“刺刀制作起来难度很大,以前在太原兵工厂的时候,很多步枪都不配备刺刀,现在我们的条件更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许毅有些不解地问道:

“可是为什么我看见我们缴获的三八大盖上都有刺刀呢?“

“那你有没有注意到有多少汉阳造上有刺刀呢?“

赵老反问道。

许毅摇了摇头,他还真没有留意过。

赵老继续解释说:

“打造刺刀需要好的钢材,否则刺刀会弯曲,而且它的卡扣要求非常高,尺寸稍微有点出入就会导致上在枪上就松动,那样就没有用处。这样的制作既耗时又耗力,所以国内很少给步枪配刺刀。“

许毅沉思片刻,认同了这种说法,至少他就知道一组数据,抗战之初,整个120师合计只有117把刺刀。在抗战剧中,经常出现八路军与日本军队拼刺刀的剧情。

不得不说,在抗战后期,确实曾经出现双方拼刺刀的情况。但是在抗战初期,八路军基本上不会和日本军队拼刺刀。因为,八路军部队装备的刺刀数量非常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八路军部队装备了大量的大刀、长矛。

他回想起在越战时期的神器三棱刺,这种武器并不需要太好的钢材,因为它的形状是三菱形而非扁平的,所以很难弯曲。至于卡扣的问题,只要肯花时间,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

他顺手从桌上拿起笔记本,开始专心致志地绘制起来。很快,他便将三棱刺的设计草图完成了,然后递给了赵老。

赵老接过笔记本,认真端详着许毅所画的设计图。他的眼中闪过一抹光芒,立刻意识到了这个设计的巨大潜力。这种三棱刺的制作,对材质的要求大大降低了,这样一来,他们的后勤大院就有能力进行生产了。

“好!我马上安排人试着生产。”

赵老满面笑容地回应道,语气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

返回